众所周知,在2008年的时候,马云放出豪言:“如果银行不改变,我们改变银行。”
时至今日,审视蚂蚁金服在直接推动银行业变革上的步伐,或许未如预期般显著。那么,阿里集团旗下的网商银行,是否已接过这一旗帜,成功撼动了传统银行业的格局?
要评判这一点,业绩数据无疑是直观且有力的证明。
步入2023年,网商银行交出了一份亮眼的成绩单:营业收入与净利润均实现了稳健增长,分别同比增长了19.49%和18.8%。在银行业普遍面临增长挑战的大环境下,这样的增速无疑成为了行业的佼佼者,展现出了强劲的发展势头。
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在全国19家民营银行中,网商银行不仅规模上稳居第二,其总资产更是高达4521亿元人民币。这一庞大的体量与持续高速的增长率相结合,无疑为网商银行注入了强大的增长动力,预示着其在未来有望继续引领行业变革,兑现马云当年“改变银行”的豪言壮语。
在探讨网商银行的增长轨迹时,一个不可回避的问题是:这种增长背后的真正代价是什么?
观察2023年三季度末至2024年一季度末的这两个季度,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经历了显著的缩减,缩水幅度接近524亿元,与去年同期的高点相比,降幅更是突破了10%的门槛。这明确显示出,在这段时间内,网商银行的资产规模经历了大幅度的收缩。
然而,“缩表”现象并不必然等同于银行发展的衰退信号。尽管2023年网商银行的整体表现较往年有所放缓,但其贷款业务却依然保持着增长态势。这表明,网商银行并未放弃前进的步伐,只是由于当前面临的一系列挑战,不得不采取更为稳健的策略,适当放慢了扩张的脚步。
深入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近年来网商银行在不良贷款率方面的表现确实不尽如人意。从2021年至2023年,其不良贷款率逐年攀升,分别达到1.53%、1.94%和2.28%,这一水平不仅高于行业平均水平,也显著超过了微众银行、苏商银行和众邦银行等竞争对手。这表明,在高增长的背后,网商银行也承受着不良贷款率同步上升的沉重压力。
不良贷款率的上升,直接导致了信用减值损失的增加。据财报显示,从2022年到2023年,网商银行的信用减值损失激增了27.24亿元。而与此同时,其2023年的营收增长仅为30.5亿元。这意味着,信用减值损失几乎消耗了全年营收的大部分增量,对网商银行的盈利能力构成了严峻挑战。
因此,尽管网商银行在净利润上实现了双位数的同比增长,但其高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信贷业务风险管理的巨大挑战。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并减少信用减值损失,成为了网商银行当前面临的重要课题。未来,如何精准施策、有效应对这些风险挑战,将直接关系到网商银行的持续稳健发展。
增长的阴影:网商银行不良资产处置的隐忧
在业绩增长的光环下,网商银行无疑成为了业界瞩目的焦点。其净利息收入的显著增长,特别是在银行业整体信贷增速疲软的大环境中,实现了35.58%的同比增幅,这一数字令人瞩目。然而,高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业务结构与资产质量之间的微妙关系。
网商银行之所以能在净息差上取得优势,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其独特的业务定位——专注于服务个人和小微企业。这一群体在贷款市场中议价能力较弱,往往需要承担较高的贷款利率,从而为银行带来了更为丰厚的净息差。因此,即便在行业整体息差下行的趋势下,网商银行仍能通过这一策略维持并提升净息收入。
然而,高增长并非没有代价。网商银行资产规模的微增(2.50%)与同行相比显得乏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其净息收入增长并非完全依赖于资产规模的扩张。相反,贷款业务的快速增长,尤其是小微企业贷款占比的显著增加(71.42%),成为了拉动业绩增长的主要动力。
但小微企业贷款的高比例也带来了不容忽视的资产质量问题。小微企业经营风险较大,一旦经营不善,贷款便可能转化为银行的不良资产。近年来,网商银行不良贷款的攀升便是这一风险的直接体现。为了应对这一问题,网商银行不得不频繁进行不良资产的处置,甚至不惜以“一折”的价格进行大甩卖,这不仅反映了其不良资产的压力,也暴露了其风险管理面临的挑战。
更为严峻的是,网商银行的拨备覆盖率在2023年出现了明显下降(199.14%),这意味着其应对未来风险的能力有所削弱。在银行业普遍加强风险控制、降低不良贷款率的背景下,网商银行却选择了相反的路径,这无疑增加了其未来的不确定性。
尽管背靠阿里巴巴强大的数据风控能力,网商银行在解决小微群体金融需求方面展现出了独特的优势。但面对高不良率的现实,风控收紧已成为大势所趋。如何在保持业务增长的同时,有效控制不良贷款率并提升风险管理水平,将是网商银行未来必须面对的重大课题。
“改变银行”的愿景固然美好,但如何在理想与现实之间找到平衡点,确保银行的可持续发展,将是网商银行及其管理层需要深思的问题。
副行长高嵩的战略抉择:交易银行转型,能否成为网商银行的第二增长曲线?
面对高息差与高增长利润的不可持续性,网商银行已站在了降低不良风险与加速转型的十字路口。转型,对于网商银行而言,不仅是生存的必然选择,更是未来发展的关键路径。
然而,转型之路并非坦途,尤其是当民营银行缺乏传统大型银行那样的深厚底蕴与政策支持时,每一步都需自行探索,风险亦需自行承担。从财报数据中不难看出,网商银行昔日的高速增长已显疲态,净利润的增长受到退税等外部因素的显著影响,而资产结构的调整亦面临瓶颈,难以持续释放增长潜力。
在此背景下,交易银行转型成为了高嵩副行长领导下的新战略方向。依托阿里巴巴的生态优势,网商银行拥有庞大的小微客户群体,这为交易银行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然而,转型并非一蹴而就,特别是在手续费及佣金收入下滑的当下,如何突破中间业务的瓶颈,成为网商银行亟需解决的问题。
长期来看,利率下行是大势所趋,传统的存贷业务息差模式难以为继。因此,发展中间业务,提升非利息收入比重,成为了交易银行转型的核心。但这也对网商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产品创新能力以及业务合规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合规与创新之间找到平衡,如何在控制不良资产的同时释放中间业务的盈利潜力,将是网商银行未来面临的重要挑战。
高嵩副行长的上任,无疑为网商银行的战略调整注入了新的活力与希望。他丰富的金融科技背景与实战经验,将为网商银行的转型之路提供有力的支持与指导。然而,转型之路注定不会平坦,网商银行需要在负重前行的同时,不断寻找轻装上阵的机会与策略。
“一折大甩卖”式的不良资产处置,是网商银行主动控制风险、优化资产质量的积极举措。这一操作能否为交易银行转型释放出更多的动能与空间?我们拭目以待。在未来的日子里,网商银行将如何应对挑战、把握机遇、实现转型的成功?这一切都将由时间来给出答案。
免责声明:本文基于公司法定披露内容和已公开的资料信息,展开评论,但作者不保证该信息资料的完整性、及时性。
另:股市有风险,入市需谨慎。文章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与否须自行甄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