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城投债化债的理解和市场机会分析

  自7月政治局会议召开以来,已有20个省市自治区公开提到了未来将沿用的化债措施,地方债务化解的工作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在政治局会议“有效防范化解地方债务,制定实施一揽子化债方案”的政策号召下,2023年下半年或将是一个“债务清算”的时段。

  2022年末,全国地方性政府债务总额达到35.07万亿元,地方政府综合财力为28.31万亿元,地方显性债务率为123.88%,已经突破国际通用绝对上限120%。考虑到隐形债务的情况,当前国内债务压力或更为严峻。

  过高的债务使直接清偿变的困难。因此“债务置换”的预期持续升温,相关机会或许也会在债券乃至其他资产中有所体现。来看看当前各省市的债务情况,以及政治局会议后,省市将如何落实化债工作。

  01

  当前地方债务的情况

  截至2022年末,江苏、浙江、山东、四川是地方债务规模最大的区域,分别为10.6万亿元、8.3万亿元、6.7万亿元和6.4万亿元,此外,广东、湖南、湖北、河南、安徽、江西、重庆的地方债务在3-5万亿元之间。

  地方债务产生的原因有很多,但最直观也最常见的情况,就是对应项目的事前预估收益和实际收益差距巨大。在2015年-2017年期间,国内基建、PPP、城乡冷链物流的基础建设火热,但对应的项目预期收益却在房住不炒和疫情的影响下受到冲击,进而导致了债务规模的积累。

  另一方面,2022年以来国内狭广义的财政收入下行压力有所加大,2022年国内狭义财政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增速仅有0.6%,广义财政也出现被动下行的趋势,全年同比增速录得-20.6%。这意味着隐性债务的间接保障底线有所变化,二来对地方政府向城投平台业务的支付能力也有所约束。

  从债务规模来看,近年来现行债务的积累偿还规模逐渐提高。根据Wind数据,2020年政府债务的到期规模约为2.1万亿元,而到了2023年这一规模已经提升到了3.65万亿元。同时,2020年-2022年,城投类债券偿还规模分别为2.6万亿元、3.8万亿元、4.3万亿元,债务压力增速较快。因此在化债之外,政府在防止新增债务方面同样有着任务。

  在政治局会议提出“一揽子化债方案”后,江苏共提及12次化债措施,体现出全省高度重视债务风险化解;湖南、安徽与贵州位居其后。其中,争取建制县市试点、债务重组置换、资产盘活、平台整合与转型仍是较为主流的防风化债措施。

  02

  可选的化债手段有哪些?

  应对地方债务情况,财政部给出过6种化债途径,其内容包括偿还,以债抵债、债务转化、破产重组、其他辅助措施。而根据选择的化债方式不同,所带来的影响也在回应变化。同时,由于不同地区之间的资源存在差异,因此部分模式未必适用于所有省市。

1、安排财政资金偿还

  直接给钱是化解隐性债务最为直接的方式,然而当前政府财政资金并非那么充裕,政府可以节约,但面对日渐增长的刚性支出,省钱能做到的效果有限。而我国对通胀、政府赤字的管理也不会允许财政不断过度提升债务积累。

  2、出让政府持有的股权,转化国资解决存量债务

  贵州政府曾在2019年12月推动过“茅台化债”,通过将持有的贵州茅台股份转化至贵州省国资运营公司来开启茅台化债的道路。同样的操作还有低息发债收购贵州高速、购买城投债的方式化解贵州债务。若不考虑国有资产流失的背景,这或许是未来政府偿债的手段之一。

3、利用现有债务空间进行债务置换

  通过发布再融资债券推动化解债务工作,发布低息的债券置换当前的债务,将债务期限结构延长,并降低债务的利率。广东与北京都使用过类似手段偿还债务。这种做法并不减少债务总额,而是通过延长债务时间,让成长速度跑赢债务增长速度来偿债。从2022年底各省份债务限额与余额的缺口来看,上海、江苏、北京发行再融资债置换隐债的空间较大。

  4、通过金融机构沟通协商,实现金融化债

  与地方银行、国有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沟通,将债务转移向当地金融机构,使其支持债务重组,展期降息,这也是当前背景下一种可能性较高的选择,让“政府欠的”转化为“银行欠的”。贵州在进行债务化解时同样使用过类似的模式,但这类做法的坏处是会提升地方银行的坏账率,本质上是将地方政府的风险转嫁给金融系统,虽然化解了债务,但并未化解风险。

  5、由AMC公司购买地方政府债务

  通过市场化手段剥离金融机构对地方政府的债权。债权人将债权资产折价转让给AMC,并对融资平台的债务进行实质性重组,或是由AMC或政府发起成立化债资金池,在必要时为区域内平台提供资金周转。尽管是可执行方案,但我国AMC规模并不大,提供的流动性支持有限,可以作为参考的选择标准。

6、政府债务的破产重组

  在国内背景下,宣告债务破产重组对金融系统的坏影响不可估量,或引发更大规模的系统性金融风险,虽然债务消失了,但很有可能引发经济大萧条、类似日本泡沫经济破灭的影响。而国内在处理债务问题时,一直以“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为底线。因此破产重组在国内属于并不可取的方向。

  03

  化债能够带来的变化影响

  本轮政府提出的化债行动是中国2010年以来的第五次化债,在土地出让及年收入持续下滑,地方政府化解债务能力有限的背景下,本次化债的主要措施或将以展期降息、盘活资源、整顿平台等方式。通过以时间换空间的方式,降低当前负债带来的违约风险。

  从8月份的社融数据来看,8月新增社融3.12万亿元,同比新增了6316亿元,其中新增专项债发行额超过了4700亿元,发行速度明显有所提速,可以看出政治局会议的要旨得到了响应。尽管8月实体现代需求没有明显的反弹,按同比降幅较7月也有所改善。

  从直接影响来看,化债的主要目的是节省利息支出,或者说节省即期债务的偿还压力问题。通过当地银行发布特殊输再融资债券,或许能够解决或缓释部分到期的债务压力。而特殊再融资债优先置换非标债券后,银行信贷投放及配债额度腾挪,一方面有望带动部分久期债券估值的修复,一方面或能够利好区域性银行的业务。

  间接情况来看,申请中央化债政策支持的地区,该地区的项目建设审批、财政支出预算等方面可能将受到一定程度的限制。然而长期来看,一揽子化债政策本身将带来这些地区广义债务压力的缓释、利息成本的节约,若存量规模能趋势向下,则意味着地区财政资金将更好地投入基建、民生等重要领域。

  根据2022年公布的数据,2023年新增专项债前三大投向分别为城乡建设、棚改、产业园区,规模占比分别为32.2%、17.7%、14.9%。9月5日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也曾提到,新增专项债重点支持基建领域。预计随着债务问题解决,新增专项债落地,国家重大战略项目、保障性安居工程,以及新能源项目和新型基础设施的项目建设有望加速。

  值得一提的是,在近日财政部和工信部均公开提到防范新增与清理拖欠款,提出“严格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将政府拖欠中小企业账款纳入日常监管”,预计后续各地政府会加快拖欠款的清理速度。来自政府的补贴款、应收账款较高的企业或因此受益。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