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改善,达达集团内外双重确定性凸显

美股研究社
关注
2022-11-19 08:53:21
有5457166人浏览
分享到:

  当消费迈向复苏时,今年的社会消费品零售也在总额恢复增长的情况下,迎来结构性变化。

  其中,一股消费力量的加速增长成为了重点——即时零售。今年7月,商务部在官网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提及即时零售,还点出其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展势头向好。

  这也让专注即时零售赛道的企业再度受到市场重点关注,达达集团正是其中之一。11月18日,达达集团发布2022年第三季度业绩,其营收显著增长、利润情况持续改善的成绩单,无疑是对即时零售潜力稳步释放的一大佐证。

  那么,即时零售与实体经济的深度融合,为达达集团提供了哪些增量?在长期业务版图中又有多少想象空间和社会效益?

  即时零售带来超额增长机遇,利润优化趋势延续

  达达集团三季报显示,其报告期内营收达24亿元,同比增长41%。这部分的增长与线上消费助推市场复苏有关,而其核心正是即时零售的大发展。

  经济日报在《抓住即时零售市场新风口》一文中指出,“线上交易平台下单,线下实体零售商接单,物流配送”的业务模式,弥补了传统网络零售等待期过长的缺陷,从效率上显示了提振消费需求的新路子。

  值得一提的是,即时零售的增长具备超额特性,这一点或许也能从达达集团较整体电商行业更快的业绩增速中得以验证。

  美股研究社认为,这一方面是因为消费者对即时零售的便捷性抱有热情,消费积极性更高,另一方面,由于实体门店线上化的空间较大,不同品类的门店上线,或者综合购物范围的扩大,都会为增长带来新机遇。在即时零售行业率先布局、多年深耕的达达集团,或许可以成为外界了解即时零售参照的标杆。

  从达达集团财报看,三季度京东小时购GMV同比增长超过160%,一个推动因素就是京东App“附近”频道升级为城市名,扩大用户展示,提升曝光量。另外,报告期内,京东到家与物美、联想、海澜之家等客户达成合作,成为Apple新品唯一预售的第三方平台,广泛扩大品类。

  因此,三季度,京东到家LTM GMV(最近一年商品交易总额)达人民币589亿元,同比增长58%。既然即时零售本质上是线上线下的深度融合,只要门店还在扩大供给,只要即时性消费的需求广泛存在,就必然会与之一拍即合转化为增量销售,构成超额增长机遇。截至2022年9月30日的12个月里,平台活跃消费者数量为7540万,同比增长32%。

  其中,还有一个有别于其他即时零售平台特点的指标:2021年,京东到家客单价192元,2022年一季度,整体客单价已达210元以上,即使不算3C品类,商超品类客单价也增长到了160元以上。

  这意味着,从消费结构、品类组合上看,达达集团的一系列业务对象,在即时零售的各种品类中对应着较高的消费价值。而从消费深度看,京东到家在3C用户等高客群体中的心智份额不可小觑,客单价就是佐证之一。即时零售将线下正品搬到线上的行动,得到了消费者的认可。

  另一方面看,即时零售通过多种提效手段,创造额外利润和降低运营成本的能力在提升。达达集团第三季度Non-GAAP净利润率较去年同期有超15个百分点的较大幅度优化。这是二季度时京东到家直接利润率转正、达达快送连锁商家业务毛利转正的一种延续。

  业务效率的提高功劳不小,京东11.11期间,达达快送总配送单量突破1.2亿,日均单量超1000万,仓拣数字化在保障大促运营平稳、为商家降本增效的基础上,也让达达集团自身的利润挤出效应明显。目前,达达集团已经连续六个季度实现盈利改善。

  中国连锁经营协会(CCFA)在《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研究白皮书》中预测,至2025年,国内即时零售开放平台模式市场规模将达到1.2万亿元,年复合增长率保持在50%以上。对达达集团而言,增长的前景将保持稳定。

  深度协同京东,融合实体经济是长期看点

  11月9日,京东集团首席执行官兼执行董事徐雷在乌镇世界互联网大会上表示,像京东这样兼具实体企业基因和属性、数字技术和能力的新型实体企业,“从实体中来、到实体中去”,能更深入理解、精准把握实体经济的需求和痛点,更善于抓住实体企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核心环节,将在助力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发挥重要价值、起到重要作用。

  今年2月,京东增持达达集团,双方早已步入深度协同阶段。因此,京东的目标也是达达集团的目标,而达达集团自成立起即一边链接着实体供给,一边关系着消费者实实在在的生活所需,两者朝着相同的方向,深化协同,探索并践行护航实体经济发展的可行路径。

  对实体企业而言,渠道开拓难度大、营销获客缺乏探索力、履约能力不足都是重要痛点。因此,关于达达集团如何与京东协同解决这些痛点,先要从即时零售的诞生说起。

  即时零售本身为实体店全渠道战略提供了重要窗口。此时,达达集团和京东到家持续为即时零售“扩容”,无疑让更多商家有机会进入消费者线上消费圈。

  其次,是营销创新和获客创新。8月以来,京东到家利用王牌品牌日、“月满家圆”等多样化的主题活动,与爱仕达、泰森伊利、益海嘉里、宝洁等众多品牌联手开启营销创新,借助小时购等渠道让线下商超大范围进入线上市场,销售额明显提升。

  在这个过程中,借助直播等手段,线下商家也可以享有一定的消费场景创新,无论是拓展新客还是与老客维持关系,都有了更多手段。

  最后,达达集团对实体零售保持了运营管理和履约能力的长期开放。

  一方面,借助海博系统、坤策等数字化解决方案,数千家零售商家逐渐完成数字化升级。而在履约层面,众包拣货管理数字化解决方案达达优拣第三季度单量同比增长160%,月完单拣货员数稳定在万人以上。配合京东深厚的物流供应链、SKU周转等方面的能力积累,商家获得的不只是一次服务,更有长期经营的策略指导。

  从效益角度,达达集团和京东与实体经济的融合,并不是单方面的提携,而是多方共赢的商业与社会价值探索。

  尤其是在双11这样的节点上,达达和京东到家既让商家实现从线上线下两条腿到一盘货的转移,获得“摸着线上渠道过河”的增长机会,又让平台自身的定位独特性大幅上升。

  花旗曾在研报中指出,借助与京东的合作,达达集团旗下的京东到家平台具有独特的竞争优势:消费者认可京东品牌,并会在京东到家和京东小时购上购买非商超品类商品,例如消费电子、母婴、酒类和家电,这与外卖平台形成了显著的消费者心智差异。随着小时购的发展,管理层可利用流量和强大的消费者心智,为平台树立独特定位。

  显然,对京东和达达集团来说,其业务的韧性也好,增长也罢,都为实体经济长效增长提供了坚实基础,也为自己塑造了更大的成长性。

  内外双重确定性傍身,关注质、量两全的价值兑现

  在达达集团发布财报之际,中概股正在迎来新一轮边际修复。11月17日晚,纳斯达克金龙中国指数涨超4%,达达集团股价大涨超8%,KWEB指数半个月已大幅反弹约50%。

  短期的积极情绪是市场的红利,但长期的价值锚如何定位,还要看一家企业在整体经济中如何站位。尤其是对于任何扎根零售的企业来说,发展注定不是一个独立事件,而是要与经济产生更多互动。

  消费始终是提振国内经济大循环不可或缺的一环,长期存在较大的工具空间。关键在于,如何合理激活和释放消费需求。二十大报告就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促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从模式看,与实体经济高度关联的即时零售已经在这个过程中占据了重要位置。实际上,在过去一年多以来的消费激励事件中,大多数消费券等形式的激励措施,都会穿过即时零售这个通道。而针对消费市场的产物,最终也必然要经过零售渠道,才能兑现自己的价值。

  实体经济的质与量越是突出,达达集团发展的质与量就越是坚实。三季度呈现的业绩持续改善,代表着达达集团内部的确定性。外部以即时零售充当护航实体经济高质量稳健增长的战略抓手,代表着外部的确定性。

  就在11月17日,高盛发表了看多中国经济的最新报告,并特别指出消费、服务业、商品需求都将迎来强劲反弹,带动资产价格上升。

  从多个方面看,达达集团的潜力都有望迎来又一轮的爆发。而对长期扎根实体经济能带来多少商业和社会层面的回报,时间必然给出答案。

  来源:美股研究社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