锅圈门店突破10000家,杨明超有了新烦恼

蓝莓财经
关注
2024-09-24 13:49:09
有65人浏览
分享到:

  文丨张川

  出品丨牛刀财经(niudaocaijing)

  最近,锅圈日子挺不好过。

  曾被誉为“在家吃饭第一股”,如今却陷入股价跌跌不休的困境中。截止9月17日,锅圈收盘价为2.24港元/股,较发行价5.98港元/股,暴跌62.5%。

  与此同时,锅圈的2024年中期业绩表现也属实一般。财报数据显示,报告期内,锅圈实现收入26.65亿元,同比减少3.5%;实现净利润8598.4万元,同比下跌20.16%。

  那么,曾经主打“在家吃饭”的锅圈,真的对消费者已经失去吸引力?其准备售卖预制菜,真的可以缓解其焦虑么?

  1、锅圈业绩承压严重

  彼时,靠着“宅在家红利”,主打“在家吃饭”消费场景的锅圈,迅速崛起,深受资本市场青睐,创造“在家吃饭第一股”的品牌传奇。

  但随着疫情消退,消费者外出就餐频率不断提升,锅圈主打的“在家吃饭”概念明显不再灵光了。

  据艾媒咨询数据显示,2023年中国餐饮市场规模为51886亿元,同期中国在家吃饭餐食解决方案市场规模仅4411亿元,占比仅8.5%。

  显而易见,锅圈主打的“在家吃饭”需求明显不是主流。

  财报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锅圈的总营收出现了大幅下滑,同比下降15%为60.94亿元。经调整后净利润为3.18亿元,同比增长23.8%。

  而到了2024年,锅圈非但营收下滑严峻趋势没能扼制,净利润也大幅下跌。财报数据显示,2024年上半年,锅圈营收同比下跌3.48%至26.65亿元,净利润同比下跌20.16%至8598.4万元。

  门店规模方面,报告期内,锅圈共有 9660 家零售门店。而在上年同期,锅圈共有9915家门店。这意味着,短短一年时间里,锅圈有255家门店已经关闭。

  营收利润双双下滑,门店关店率持续上升,也让市场对于锅圈日渐丧失信心。

  归根结底,锅圈之前的商业模式太过于高度依赖加盟模式。

  在餐饮行业,加盟模式已经非常普遍。品牌通过与加盟商签订特许经营协议,向其销售自有品牌产品,并提供门店运营管理等策略。

  疫情期间,锅圈“在家吃饭”的理念备受推崇,加盟商数量增长非常迅速。从2020年 1月到2022年12月,锅圈加盟商数量从1441家增长到9221家。截止2023年10月,锅圈门店数量正式突破1万家,在去年年底门店数为10307家,其中自营门店只有7家,占比仅为0.1%。

  随着加盟商数量不断增长,也直接带动了锅圈的业绩高速增长。

  财报数据显示,从2020年到2021年,锅圈净利润分别亏损0.43亿元和4.62亿元,到了2022年,锅圈首次实现年度盈利,净利润为2.30亿元,同比增长149.76%。

  其中,2020年到2022年,锅圈向加盟商销售在家吃饭食材及相关产品收入分别占总营收的98.2%、94.2%和90.3%。

  显而易见,锅圈加盟商对于锅圈的业绩和利润都有着非常显著的贡献。

  不过随着疫情红利消退,“在家吃饭”需求下滑,外加火锅消费频率较低,在家吃火锅频次更低。种种因素下,锅圈加盟商经营压力大,不少门店不得不关店止损。

  据中新经纬曾报道,有人在上海加盟锅圈后,后台数据显示,门店从2022年12月至2023年6月,销售额累计为58.83万元,在上海约300家门店里一度排在第132位。然而却依旧难逃亏损的现实。八个月时间里,这家门店亏损高达40万元,最终只能被迫关店。

  如此情况下,新门店数量增长也随之陷入瓶颈。2023年锅圈净增门店为1086家,较2021年的2568家和2022年的2353家相比,增长情况几乎已经“腰斩”。

  曾经锅圈引以为傲的万店,如今显然已经难以带动其业绩增长。

  2、食品安全问题频发

  更令人担忧的是,在加盟模式下,虽然门店数量实现了快速增长,但品控却明显难以得到有效保障,这直接导致了包括食品安全在内的一系列问题的出现。

  早在2022年,山东商报就接到消费者有关锅圈食汇食品安全问题的投诉。江西南昌陈女士在电商平台下单购买了锅圈食汇自热火锅。没想到,买回第三天开封食用便发现其中的宽粉包出现渗水、发臭现象,且粉条端部已经变质发黑。明明食材在保质期范围内,外部气温也很低,没想到却遭遇变质问题。

  山东商报调查发现,遭遇宽粉变质情况的消费者并非陈女士一人。在锅圈食汇线上官方旗舰店的评论区里,仅2021年5月份就有3条买家留言反馈宽粉变质问题。

  时隔两年,锅圈售卖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非但没有改善,反而愈演愈烈。

  在第三方投诉平台黑猫投诉上,针对锅圈的投诉多达1085条,投诉主要集中在“食品中含有异物”、“食物变质发霉”、“食品包装上没有生产日期和保质期”等问题。

  消费者投诉过后,其他相似的问题依旧源源不断出现,显然并没有得到真正整改。

  此外,锅圈的供应商还多次因为涉嫌销售虚假标注食品生产日期、保质期,以及违反食品安全法等问题遭到监管部门的处罚。

  【天眼查数据显示】,锅圈食品千页豆腐的生产商泌阳县鑫发食用菌有限责任公司,在2019年因未取得食品经营许可从事餐饮服务被处罚;2021年,其又因提供消毒清洁不合格的餐具而受到处罚。

  另外,锅圈食品毛肚生产商重庆市凯鸿食品有限公司,自2019年至2021年期间,多次因违规问题被处罚,包括生产经营中超范围超限量使用食品添加剂、定量包装含量不符合国家规定,以及采购并使用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的食品原料等。

  此前,锅圈就称其拥有对上游合作工厂严密的审核机制,涵盖多维度评估、周期性产品检测及不定期突击检查,旨在保障供应商提供安全可靠的食品。

  然而,持续不断的消费者投诉与监管部门的处罚记录却揭示了其食品安全管理体系中存在显著短板。

  对于锅圈而言,若未能有效监管其加盟店,倘若发生严重的食品安全事件,那么重新赢得消费者的信任也将无比艰难。

  3、预制菜成为第二增长曲线?

  为了缓解业绩焦虑,锅圈开始尝试新店型的开拓,主攻预制菜赛道,计划开上万家以预烹菜为主打产品的“锅圈肴肴领鲜”农贸店。

  据《2023年中国预制菜产业发展蓝皮书》数据显示,2023年我国预制菜市场规模已达到5165亿元,同比增长23.1%,预计至2026年有望突破万亿元大关。艾媒咨询数据也显示,中国预制菜市场预计到2026年预制菜市场规模将达10720亿元,将持续保持较高增长速度。

  在锅圈高层看来,预制菜行业发展前景可观,参考发达国家尤其日本过去几十年社会的发展变化,中国经济发展到现在,每个人做饭的时间成本将会越来越高,因此决定押宝预制菜。

  锅圈希望借助预制菜发力更多的餐饮场景,而农贸市场作为与吃相关最核心原材料的主要流通领域,无疑是其重要的拓展方向。

  截止目前,“锅圈肴肴领鲜”已在郑州、南京、杭州、天津等地开设了十余家门店,并预计今年年底开设200家新农贸店。

  不过,虽然主攻下沉市场,但“锅圈肴肴领鲜”在价格方便却并不优势。

  据界面新闻报道称,“锅圈肴肴领鲜”一家位于深圳城中村的门店菜品的售价大部分在半斤7.9到9.9元。

  这其实已经比普通菜场摊贩的定价略高。而在下沉市场,消费者对于价格都很敏感。此外,受到当下经济环境的影响,不少企业为了争夺更多消费者,都在不断降价,比拼性价比。在这种情况下,锅圈肴肴领鲜的价格明显不占据任何优势。

  对于锅圈而言,在预制菜蓝海下,借助“农贸市场+速烹菜”的结合,能否开发出具备竞争力的细分品类、开拓出更多市场份额,找到自己的第二增长曲线,其实还是一个未知数。

  没有任何企业不想快速发展,然而,如果一味奔跑而不能脚踏实地,很可能就会中途抛锚。锅圈在一个又一个万店计划狂奔的同时,也应该好好想想,如何才能真正赢得消费者的心。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