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 钛媒体
作者: 翟智超
11月6日,华天酒店(000428.SZ)公告显示,拟转让控股子公司华天(湖南)投资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华天投资”)的控股子公司娄底华天酒店管理有限责任公司(简称“娄底华天”)11%股权。
二级市场方面,今日公司股票出现震荡调整。截至11月7日收盘,股价收报4.03元,下跌0.25%,总市值41.06亿元。
钛媒体注意到,公司“卖子”背后,看似是优化资产结构、资源配置和回笼资金,更多或是为“保壳”。
近年来,公司业绩低迷且扣非净利润多年为负,或是因为当年战略调整失败错失机会,以及多元化发展导致公司负重前行。
面对困境,公司由原本的“酒店+旅游+地产”模式,正逐渐向轻资产运营方向调整。不过,转型成效不突出,或难以达公司期望的目标。
“变卖”资产意图
据天眼查显示,娄底华天成立于2013年,为湖南阳光华天旅游发展集团成员,是一家以从事住宿业为主的企业。截止8月31日,娄底华天净资产-1.15亿元,今年1月-8月营收2580.42万元,净利润-1197.56万元。
资产评估报告进一步显示,2020年—2022年娄底华天净利润分别为-2185.08万元、-2378.15万元、-2376.48万元,营运资金主要由华天投资支持,且目前娄底华天92%的股份还处于被两大股东质押状态。
从财务数据来看,娄底华天已无法为公司带来业绩增益,那么其价值几何?第三方评估报告显示,截止8月31日,娄底华天净资产评估价值为6978.82万元,评估增值1.84亿元,所以华天投资拟转让娄底华天11%股权对应评估价值为767.68万元。
至于转让原因,公司称,为优化公司资产结构、资源配置和回笼资金,提升公司资产流动性和运营效率。
实际上,此举更多像是在“保壳”。据悉,2014年,公司扣非净利润开始亏损,截至2020年,扣非净利润连续7年亏损,合计亏损额24亿元。为了“保壳”,期间公司屡屡卖资产,让净利润维持“小赚一年后大亏一年”的状态。
例如2019年,公司业绩扭亏为盈主要原因,一是营业收入的增长带动利润增长;二是公司实施轻资产战略,转让子公司股权取得投资收益。当期,非经常性损益对当期净利润的影响约为3.05亿元。
财务数据显示,2020年—2022年,公司分别实现净利润-5.13亿元、8422.99万元、-3.11亿元,截至今年三季度,公司亏损9570.62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若是交易完成,公司将有机会在11月底前回笼资金7591.6万元。由此可见,短时间内,变卖资产确实能暂缓公司业绩压力,防止退市。
战略失误
2007年,为适应当时经济型酒店市场的发展,公司投资成立了华天之星。不过,华天之星成立之后几年的业绩不如预期,加之培育期业务资金需求较大,给公司带来负担,促成了公司在2011年将其以1.36亿元转手7天连锁酒店。
公司当时表示,之所以将华天之星对外转让,是因为公司的发展模式已向“酒店+商业地产+旅游”转变,剥离自营经济型酒店业务,将资金集中用于高星级酒店的经营管理与旅游资源的开发。
不过,此时正是酒店业发展的黄金时间段,而公司正好错失了。后来此事也被业界视作酒店业战略调整的一大败笔,毕竟公司随后低迷的业绩也佐证了这一点。
更为糟糕的是,自2012年以来,受“严控三公经费”“八项规定”等政策的影响,国内的高档酒店行业的景气度急转直下,公司“高端酒店主业”开始进入增长的“瓶颈”期,其中,2013年酒店主业巨亏8474万元。
相比上述政策影响,同行的夹击对公司的影响也很大。继国际酒店巨头喜来登2007年登陆长沙后,2012年10月,内资酒店巨头万达文华酒店也落子长沙,而瑞吉、希尔顿、豪廷等亦纷纷登陆长沙。
此外,公司曾经引以为傲的酒店+旅游+地产模式慢慢弊端显现,也成为拖累公司业绩增长的绊脚石。
无奈之下,公司开始多元化经营。2014年末,公司引进华信恒源完成混改,并进行健康、理财、旅游等多元化产业拓展。然而,这些动作不仅没能让公司成功“破圈”,反倒让其负重前行。
截至2022年年底,公司的扣非净利已连续9年为负数。即便去掉国内公共卫生事件这3年,此前公司扣非净利润也已连续6年为负值,其盈利能力可见一斑。
艰难转型路
公告显示,本次拟转让控股子公司股权事项,符合公司轻资产运营的战略发展方向。
实际上,公司早在2012年就提出了“重资本、轻资产”经营模式,开始对部分酒店资产保留经营权、按市场价格对外出售所有权的方式盘活酒店沉淀资产。
在酒店业务模块,公司致力于品牌输出,打造出“华天大酒店”“华天假日酒店”“华天精选酒店”等品牌;酒店以托管为主,直投为辅。据财报数据,2015年至2020年以来,公司的托管酒店占比始终高于66%。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2015年以来,公司无论是自营还是托管酒店的数目都在减少,2021年华天酒店总数下降为37家,相比2015年的65家减少超过4成;与此同时,公司托管酒店的占比,在2021年下降为56.76%,同比下降了近10个百分点,酒店业务似乎又变“重”了。
资产去重化是公司另外一项工作重点。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积累了大量的自营物业,土地、酒店、房屋资产。这些资产对公司而言,既是发家的资本,又形成一定程度上的桎梏。
据年报披露,2021年,为实现闲置和存量资产去化,公司将北京浩搏项目通过破产拍卖方式以7.2亿元成功挂牌转让,已完成首次债权清偿收回资金2.13亿元;持续推进张家界置业股权转让。2022年,华星物业房屋及土地使用权资产实现去化将产生处置收益预计6263.63万。
不过,虽然公司固定资产总金额不断减少,但是固定资产在总资产中的占比并无明显下降,近年来保持在45%左右,资产结构变化不大,总体并不“轻盈”。资产去重化似乎更多发挥着业绩粉饰工具的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公司《2021-2023三年行动计划》,公司将主要聚集在酒店主业运营、资产盘活、新业务拓展和深化改革上,计划到2023年完成去重资产化,资产负债率降至50%左右,并实现管理酒店数量超过100家。
然而,现在距离2023年结束只剩不到2个月,而截止今年三季度公司资产负债率依旧高达74.98%,接下来或难以达到上述计划的目标。
本发布仅供参考、交流使用,侵删。
原文链接:https://www.tmtpost.com/677823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