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新闻报道,第三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于10月17日—18日在北京举行,期间共有13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的代表确认参加本次会议。在经历10年建设后,一带一路即将进入新的历史时期。
站在国家发展角度,“一带一路”概念是2013年以来中国对外政策中发展最大、范围最广、影响最为深远的政策理念。而站在投资者视角来看,“一带一路”概念则是一个持续了10年,未来或许还会持续更久的巨大市场主线。随着10周年的到来,这条政策主线获得了怎样的成果,未来又将催生怎样的市场机会?本文浅析,欢迎讨论。
01
“一带一路倡议”的起点与发展
从根源上讲,一带一路是一扇连接中国与世界贸易的窗口,对国内最主要的意义,就在于打开了国内产品的出口渠道。
“一带一路”(One Belt One Road,简称OBOR)是“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简称。其导向是以从陆上运输/海上运输两条出口路线,对沿线国家进行的贸易/投资/商业合作,其本质并非对外援助,而是以“双赢”为目的的经贸投资活动。中国通过一带一路实现过剩产能的出海,而周边国家则获得了来自中国企业的投资以及出口物资。
在2013年的时间点,中国经济的快速增长使得国内市场逐渐饱和。企业的发展速度与日渐步入增长瓶颈的人口形成矛盾。而为了实现可持续地发展,企业需要走出国门,扩展新的市场来维持增长,这是自然而然的战略举措,也是应对内外挑战的自然选择。
“一带一路”的发展也可以被视作我国制造业转型的一个起点。在经历了数十年“世界工厂”“中国制造”的历史后,中国在工程机械领域、基础设施建设、通信设备、电机乃至消费家电领域积累了丰富的技术和经验,具备了在国际竞争中脱颖而出的能力。“一带一路”倡议则给了这些企业一个真正发挥自身潜力的机会。通过积极参与沿线国家的建设项目,中国在制造业领域的技术输出,产能合作能力明显提升,中国在全球领域的影响力也快速爬升。
截至2023年6月末,中国已与五大洲150多个国家,30多个国际组织签署了200多份有关共建“一带一路”的合作项目,促进了民用航空、气候变化、农业食品、建材、电动汽车、油气管道、物流、小水电、海洋和测绘等多领域标准国际合作。
作为衡量其成果的数据,2013年到2022年,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贸易额从1.04万亿美元增长到了2.07万亿美元,年均增速达到8%。截至2022年,中欧班列货运量达到1.65万标箱,近5年复合增速达21.08%。
中国企业在10年间的一带一路投资中获得了显著的好处。凭借产品端的物美价廉,“一带一路”沿线的港口、物流、贸易、基建、装备机械等相关行业企业收益明显。截至2022年,我国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项目合同5514份,新签合同8718.4亿元人民币,占同期我国对外承包工程新签合同总额的51.2%。一带一路已经成为我国工程出口的最大窗口。
结合历史数据来看,一带一路指数与A股市场指数的整体表现具有较强的相关性,而对港股市场的影响则主要来源于A+H股的间接效应。在市场早期的上涨阶段中,“一带一路”指数较大概率能较大幅度领先同期市场表现。而在近年来,一带一路整体表现与市场整体走势存在分化。
作为概念/赛道而言,当前“一带一路”指数在更多层面上与我国出口数据表现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可以被视作一种“出口概念”。在2022年wind全A营收增速下降的背景下,A股海外营收增长成为业绩增长的驱动力,对应一带一路指数也呈现出跑赢大盘的走势。对于一带一路相关标的而言,海外业绩增长以及出口整体环境的走强,或成为行业业绩增长的主要催化剂。
02
十年之期至,一带一路概念如何布局?
随着“一带一路”倡议走过最初的10年,国内外环境相较10年前已有较大的变化,对应的投资热点或许也会发生变化。如果说前十年的“一带一路”是为了打开国际市场,那么在第二个十年,走向全球的产品将更为丰富,进入的市场将更为广阔。
在多数用户的印象中,“一带一路”概念容易和基建、水泥、工程机械挂钩,这种认知并不算错。但从出海业绩以及A股上市公司的业绩角度来看,在2022年的时间点,中高端制造业才是A股海外业务占比重的部分。根据申万一级行业分类,电子行业2022年报海外业务收入占最高,达42%。家用电器(36%)、商贸零售(30%)以及基础化工(29%)紧随其后。
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给出的2023年上半年的出口数据来看,高端制造业和技术导向产品是当前中国出口的核心驱动力。包括汽车、机械设备、电子行业等新兴制造业产业,均是一带一路市场的重点关注对象。
以汽车行业为例,根据中汽协于10月11日出炉的数据,中国1-9月汽车累计出口达到338.8万台,同比增长60%,其中乘用车出口台数达到283.9万台,同比增长67.4%。如果剔除乘用车出口,1-9月国内乘用车零售销量为1523.3万台,同比仅增长2.4%。出口已经成为拉动国内汽车销量增长的主要动力。
另一方面,随着2021年中国在“双碳”新能源领域的政策目标出炉,“一带一路”倡议或能够为能源合作带来广阔的出口机会。中国作为能源设备产业链完整的国家,在新能源、电网领域的技术储备较为丰厚,而类似东盟、阿拉伯国家地区本就存在较大的新能源布局空间,且太阳能/风能资源丰富,具有较大的合作可能性。未来新能源领域将是一带一路合作的重点。
而从传统的一带一路项目来说,基础设施建设、工程机械的投资需求同样有望迎来新的需求机会。受困于2020年—2022年三年疫情影响,中国在“一带一路”的基建投资中存在不平衡的情况。疫情导致了高层机制一定程度不畅通,原本两年一期的第三届国际合作高峰论坛也因为疫情延后。随着疫后开放,基础设施投资建设需求有望逐步释放。
值得一提的是,一带一路涉及企业以国企为主,本身容易叠加国企改革、中特估相关标的,也与稳定经营,高股息率等多方面的符合策略。而近期市场受经济环境弱复苏的影响,强调投资者回报与分红的情况也较多,投资者可以结合复数策略进行标的选择。
03
写在最后
“一带一路”概念在经历了最初的概念性普涨后,当前更多是以企业的出海业绩为导向,每个公司在海外取得的成果并不相同,有好有坏。尽管可能会有行业、赛道整体受益于“一带一路”带来的出海效应,但公司的估值走势却不像赛道股那般具有“一荣俱荣”的效应,而是更为注重本身的盈利能力。投资者可以尝试通过相关概念的基金进行布局,也可以挑选显著受益于出口的标的进行布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