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根据赵建博士9月5日在2023年服贸会由金融界主办的全球养老金融分论坛的发言整理。有删改扩展。
感谢服贸会提供的这次机会,这是我第三次参加服贸会分论坛。养老金融我研究的比较早,十几年前我在招商银行做的一个课题,是测算中国养老金融体系的最优结构。具体说就是研究从理论的角度,“三支柱”的最优结构是多少,基本养老金、企业年金、个人养老金的占比应该是多少,才符合中国的养老需求。当时提出,中国的第二、第三支柱占比,也就是市场化的这部分应该在十年内达到50%才行,否则无法弥补天量的养老金缺口。
十多年过去了,中国的养老金体系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尤其是企业年金增长了十倍,快三万亿元了。商业养老保险市场蒸蒸日上,个人养老金账户去年也建立了。但是,我们发现在结构方面,还是以国家主导的基本养老金为主,占比依然超过70%,依然是DB现收现付制,离50%的目标还差很远。这意味着,我们的养老金体系市场化还严重不足,还是以“计划经济”为主。尤其值得一提的是,今天中国的人口结构呈现出“崩塌”的现象,人口老龄化速度、人口出生率速度,都是以猝不及防的速度恶化,这是十几年前我没想到的。我在测算中国养老金体系最优结构的时候,对人口结构和数量的假设是平滑的,没有想到三年疫情和大家生育意愿出现突变。
这意味着,我们个人养老金的积累严重不足、严重不平衡。人口结构和出生率的极速恶化,让我们较早的错过了从“养老靠政府”向“养老靠个人”,或“养老靠财政”向“养老靠金融”转型的时间窗口。今天,当深度老龄社会、单身少子社会和人口负增长时代叠加到来的时候,我们却没有禀实的财富仓储、强大的资本市场、完善的养老产业来为此做准备,出现了很多老年人悲剧,这恐怕不是个别的、暂时的现象。我们要认识到这个问题的严重性,认识到养老金融事业事关国家金融安全,是社会稳定的基本生命线。设想一下,如果我们的退休年龄不断延迟,一退休就陷入贫困,这对个人的打击有多大?我们是人民至上、以人民为中心的社会主义国家,坚决不能让这样的事情发生。
那么怎么办?光提高政治意识不行,还要尊重养老金融市场的基本规律,用科学的态度解决问题。我们是社会主义国家,同时也是市场经济的国家,市场经济在资源配置中占决定性地位。在养老金市场,也应该是以市场体制为主,市场化改革是唯一的方向。但是,当下最大的问题是,中国的人口增长曲线不是平滑的,是断崖式变化的,这种变化的冲击很容易引发养老金危机。尤其是那种以现收现付制空账运营的养老金体系,人口抚养比与赡养率如果快速攀升,就意味着养老金赤字的急剧扩大,很多地方都发不出养老金了,或者延迟拖欠,或者不足额发放,都是大问题。去年养老金方面的财政补贴都超过了一万亿元。
接下来,就是要加快以市场化、累积制(DF)、个人化为导向的养老金体系改革,仅仅靠政府是肯定不行的。要做到这一点,需要处理好三大关系:
1,财政和金融的关系,是养老财政还是养老金融。中国当前还是养老财政,靠政府养老,表现在:一是基本养老金缴费比例高,加起来28%要交给国家,自己无法自由支配。国家统一管理,一方面现收现付,年轻人缴的养老金当期发给退休的,现在基本没有了结余,还财政倒贴;另一方面,结余的和个人账户里的,国家统一操盘投资,但投资收益率不高,尤其是最近两年,投资收益率都是负的。所以,我们的养老金市场还不是个市场,还是以计划分配为主,以财政转移支付为主,效率不高,赤字压力越来越大。
这个矛盾要求我们必须从养老财政转向养老金融,用金融的思维和规律管理养老金。养老金融的本质是什么,微观上就是平衡生命周期,年轻攒钱,年老花钱,是年轻时“资本化”,年老时“年金化”;宏观上就是通过大数定律,让一代年轻人养活一代老年人,是代际之间的时间轴上的资源分配,对于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来说,就是通过人口红利转化成资本红利、科技红利,当年轻人急剧减少的时候,科技水平上来了,通过科技自动化水平解决养老人手不足的问题。因此,养老金融必须要形成有效的资本资产,将年轻的人力资本转化成科技资本,以资本红利弥补人口负债问题。
2,金融和产业的关系。如何做到产融结合,根本的问题是现在养老产业不赚钱,养老金融资源怎么分配。金融的本质是一种关于资源在现在和未来间的分配关系和契约,金融本身不会形成养老的产品和服务,养老还是要靠医疗、康养、护理、休闲、保健等实体产业。但现在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养老金融赚钱,但是养老产业本身不赚钱。刚才陈东升董事长说泰康有两个养老社区盈利了,十几个养老社区,十几年只有两个社区盈利,估计在会计上也是减少了折旧,因为这个资产太重了。泰康这么大的产业,坚持了这么久,总体上依然不盈利,更不用说别的养老企业了。过去靠养老地产撑着,用房地产的溢价补贴养老产业,现在肯定不行了,未来恐怕也不行。
现在一个最大的矛盾是,一方面养老产业不盈利,资本不愿意投;另一方面,大量的养老金又资产荒,找不到优质资产可配。这个问题就很麻烦,因为它是个产融的错配——因为养老金融最直接的功能或初心就是应该发展养老产业,否则当大批老人退休,需要养老服务的时候怎么办?等到大家都老了,需要养老服务的时候,结果一看养老金融没投对地方,投了一堆地方基础设施,一堆形象工程,一堆没人要的房子。这个时候,养老金危机就变成了实打实的养老危机,老年悲剧。这个问题是很严重的,需要提前认识到,早做布局。
3,年轻人和老年人的代际关系。说到底,养老就是通过金融货币的激励,让年轻人服务老年人,但是现在出现了很多代际矛盾。最大的一个矛盾是延迟退休,导致一方面身心机能都下降不能胜任工作的老年人迟迟不能退休,不能到年龄颐养天年;另一方面大量的年轻人又很难找到工作,低年龄人员失业率极高。在现收现付制下,就是年轻人养老年人,现在人口老龄化急剧恶化,赡养率快速攀升,企业和年轻人苦不堪言。还有个矛盾,就是体制内的养老金不断提高,但是年轻人的工资却越来越低,这在要素市场上就是分配和激励无效率,导致现在很多年轻人放弃缴纳社保。还有单身文化,及时享乐的文化,都对养老金的积累是不利的。还有,现在很多地方出现老年人和年轻人争夺公共资源的事情,主要也是因为人口老龄化速度太快,代际之间出现了矛盾。
过去我们处理年轻人和老年人的关系,是靠家庭的尊卑秩序,靠孝道文化,现在肯定不行了,还是得靠社会保障,靠金融技术。说到底就是不干活的老年人,靠年轻时候的储蓄购买干活的年轻人生产的商品和提供的服务。但是如果一夜之间大部分人老去,不干活了,退出了劳动力市场,那退休的老年人即使有钱,那买谁的东西?最终的结果就是通货膨胀,通过物价上涨来再平衡老年人和年轻人的代际关系。我们看到现在,总体上经济好像是通缩,但实际上反映老年人和年轻人数量关系的服务价格却在上涨,人工变得越来越贵。这实际上就是年轻人和老年人紧张关系的一种表现。与过去高速增长的年代相比,今天年轻人和老年人也不得不在有限的存量资源上争夺,这是养老金融市场化不足,养老金融长期被抑制,养老产业供给不足导致的深层次问题。
关于具体建议,时间关系我只谈两点,一个大一点的,就是集举国之力搞活资本市场,为十几万亿养老金提供优质资产,尤其是提供政策便利鼓励养老产业公司上市。另一个是小一点的,建议开发“职业养老”新模式,开发银发职业市场,包括培训、职业规划、猎头等。我发现让一个人衰老的最大杀手就是“闲得无聊”,无所事事。一个人一旦闲下来了,就很容易老,很容易生病。让老年人老有所为,做些自己喜欢的事情,还能赚点报酬提高生活质量。我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退休这个词是不是以体力为主的重工业时代的产物,现在都是知识经济年代了,是不是可以突破这个限制了。对一些知识工作者,可能是越老越香。所以我建议大家,年轻的时候就想想年老了能做什么,提前规划自己的“斜杠老年”计划。毕竟我们年轻时候为了养家糊口,做的工作可能不是自己喜欢的,到老了是不是活的更有价值更“从心所欲不逾矩”一些呢?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