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桂园危机还在蔓延。
但是,碧桂园的应对速度也是足够地快。
8月12日晚,碧桂园宣布,对旗下多只境内公司债券自2023年8月14日开市起停牌,复牌时间另行确定。
据此,此次停牌的债券包括,16腾越02、19碧地03、20碧地03、20碧地04、21碧地01、21碧地02、21碧地03、21碧地04、22碧地02和22碧地03公司债券等。
这就意味着,碧桂园明确了要进行境内债重组或者展期。
此前,碧桂园两笔境外债息未支付有业内人士猜测,该公司可能要进行债务重组了,因为这是重组的前兆,否则碧桂园账上上千亿资金不可能连区区千万美元都拿不出来。
众所周知,不管是恒大还是融创,其“暴雷”都是从境外债违约开始,而碧桂园显然也已经走到了这一步。
目前,已经是半明牌状态。
此次碧桂园宣布多只境内债券停牌,按照惯例,近期就会和境内公司债券持有人进行沟通。按照诉求,无非就是沟通重组或者展期,这要视沟通结果决定。但按照碧桂园目前的情况来看,大概率是要进行债务重组。
而境外债的重组大概率也是时间问题。
实际上,对于碧桂园而言,今年到期的境外债规模并不算很大,主要的压力主要集中在境内债这一块。
根据媒体统计显示,近期碧桂园涉及停牌的11只境内债存续本金金额合计约157亿元,均为在一年内到期债券。
值得注意的是,还有不到一个月的时间,碧桂园就有一笔到期规模为39.04亿元的私募债,对于当下的碧桂园而言,压力并不算小。因此,碧桂园选择了这个时间节点进行了债务重组。
侃见财经认为,对于碧桂园而言,今年以来境外债发债并不算很顺畅,所以只能将希望寄托在境内融资上,所以境外债出现违约就不难理解了。当然碧桂园目前的情况并不是个例,其与旭辉、融创等房企遇见的问题如出一辙。
作为国内最大的房企之一,其主打三四线房企,过去的几年确实享受到了红利,但是当市场预期变化之后,三四线反而成为最难啃的市场,因此碧桂园今年的销售特别乏力。
根据碧桂园披露的数据显示,1至7月,集团实现权益销售金额人民币1408亿元,同比下降35%,较2021年下降61%;7月单月实现权益销售金额人民币121亿元,连续第四个月环比下降,同比下降60%,较2021年下降78%。
以当下的销售规模来看,碧桂园回款乏力,因此到撑到现在也实属不易。当然,碧桂园选择此时债务重组,并不意味着后续就会一帆风顺。因为债务违约引起的连锁反应,未来也会一一呈现出来。
碧桂园真正的考验,还未来到。
那么目前碧桂园最核心的任务是什么?答案是,保交楼。
对于碧桂园危局,碧桂园也拿出了四大“自救措施”,包括竭尽全力保障公司现金流安全;最大限度削减支出;董事会主席兼控股股东杨惠妍女士大力度支持;全力做好保交付、保信用工作。
侃见财经认为,目前碧桂园只有一个核心,努力做好保交楼的工作。其次就是和债权人商谈的基础上,努力的将债务重组落地,熬到市场回暖,到时候一盘棋都会活,碧桂园就会安全渡过难关。最后就是尽量避免发生优质资产变卖还债的行为,当下碧桂园的公司总资产为1.74万亿,总负债为1.43万亿,如果折价,未来会特别麻烦。
综合而言,碧桂园的多只境内债停牌已经拉开了债务重组的序幕,后续其他地产公司遇到的问题碧桂园一样也不会少,所以还是静观其变,等待最困难的时刻过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