毫无疑问,人们对智能汽车一直都充满着各种想象和期待。希望它能像移动设备一般,变的更加智能、方便和个性,带来高品质的生活体验。
然而,以往单一智能单个AI模型也只能完成单一任务、适应单一场景,在智能程度上似乎远没有达到人们的期待值,用户体验自然很难令人满意,同时也制约着行业发展。这也意味着,“全场景”已经成为智能汽车发展的新要求,智能汽车需要通过技术手段实现产品和场景应用的融合。
伴随着ChatGPT的横空出世,AI模型盛宴似乎拉开了创新范式变革的帷幕。近日,商汤科技表示将以“大模型+大算力”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战略布局,并公布了在该战略下的“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这也为智能汽车发展打开了一扇新的大门。
一、AI大模型重塑产业价值链
重塑智能汽车的场景技术逻辑,首先需要强大的运算能力作为根基。
从某种程度上讲,算力似乎成为智能时代推动人类社会变革的原动力,随着算力的指数级提升,原先束缚行业发展的症结也开始被逐渐解决。
对于商汤科技而言,很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从2018年至今,商汤累计研发投入达128.47亿元。其中建设临港AIDC就投入50多亿元。值得一提的是,算力投入也带来研发人效质的提升,根据2022年财报显示,商汤研发人效相比去年进一步提高90%,人均每年研发模型数9.35个;累计商用模型数提高了93%至6.7万个。
长期以来的算力投入,也成为商汤破解各类场景难题的能力支撑。
以智能汽车业务为例,商汤绝影是商汤旗下的智能汽车平台,为主机厂提供智能驾驶、智能座舱、AI云三位一体的产品体系,这背后离不开大算力支持。而且,商汤又将大模型与大算力融合,发布了商汤大模型体系,即“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体系。
“日日新SenseNova”大模型能够应用的场景非常广泛。通过开放与开源,大模型的应用能得到最大程度的释放,为政企客户提供多种灵活的API接口和服务,包括图片生成,自然语言生成,视觉感知通用任务与标注服务等。
例如通过“商汤秒画SenseMirage”文生图创作平台自动生成图片,支持文生图、图生图,包括6k高清的图片,不同风格的图片生成,出图速度非常快,用户可以按照自己的需求去训练,具备强大且易用的内容生成能力,适应于不同驾驶场景需求。
同时,客户可根据自身需求训练生成模型,以“大模型+大算力”推进通用人工智能(AGI)发展,而这也将带给智能汽车行业发展带来巨大改变。
首先,打破了单一任务的场景“孤岛”,解决大量的长尾问题。
如果过去单一任务看作是一件件独立存在的工具,那么“大模型+大算力”就像是一“工具箱”,具备功能的聚合价值,可以基于一个大模型解决各类复杂的场景问题。
尤其是一些长尾场景,这是很容易被人忽略的环节。由于频次低,缺少大数据支撑去做训练,可一旦出现问题产生的后果非常严重。而基于“大模型+大算力”,可拓展的场景会越来越多。
从人的角度来看,更多长尾场景被纳入服务,也是对驾驶体验的不断升级;从竞争的角度来看,当核心功能的差距不明显时,谁能够去解决更多的长尾问题,谁就能满足消费者更好的体验,获得更多消费者的认可。
其次,基于同一大模型条件下,有利于智能汽车应用场景的迭代升级。
人的需求是进化着的,这也意味着智能汽车发展也注定需要不断迭代升级,通过场景的叠加,不断满足日益丰富的人的需求。利用通用人工智能技术,一个模型能够输入语音、图像、文字,还有激光雷达的3D点云等多种类型的数据,并完成各种各样的任务,真正有利于功能的叠加,不需要再花费精力在单一智能,单个AI模型上了。
最后,基于同一大模型基础,有利于不同行业之间的融合。
真正的智能化社会,不同行业之间也需要互联互通的,最先需要考虑的或许就是兼容问题。指望单一模型与单一模型之间的彼此兼容实在过于繁琐,而基于同一大模型的融合会更简便高效。
借助于商汤大模型+大算力,绝影自研搭建了数据闭环平台,实现了感知和决策的数据的闭环。与此同时,绝影建立了高价值的数据获取能力,以长尾数据挖掘为起点和终点的数据闭环模式,持续驱动算法优化,赋能智能汽车行业。
目前商汤致力于打造的人工智能基础设施SenseCore AI大装置,同时支撑四个领域的众多行业,包括智慧商业、智慧城市、智慧生活和智能汽车。与此同时,结合数据和大量行业反馈,又能够助推通用智能研发平台和模型的升级。
可以说,以通用代替单一,商汤这一做法其实重塑了智能汽车智能服务的底层技术逻辑,也符合AI技术发展的底层规律,这带给行业的影响注定会是深刻的。以“大模型+大算力”为动力,将进一步推动智能汽车产业的发展。
二、重新定义人机交互方式
“最好的接口是没有接口”,这句话诠释的其实是一种人与外界的“交互境界”。
没有,才是最好的。以人为中心,越简单越好,越懒人越棒。未来交互,可以是一句话,一个手势,甚至是一个表情、一种情绪等。
而这一方面需要对汽车的驾驶场景进行深度洞察,另一方面也需要真正强大的技术能力作为支撑。其中,前者是洞察、是感知,而后者则是满足。
目前看来,商汤是懂汽车的,或者说,商汤是懂驾驶员和乘客的。
因为商汤赋能智能汽车发展的本质其实还是为“人”服务。同时,它也是有能力满足这一需求。基于大装置的能力,商汤目前已构建了计算机视觉、自然语言处理、AI内容生成、多模态、决策智能等多个领域的大模型,持续演进并广泛支持各种应用。如今通过“大模型+大装置”的双轮驱动,商汤绝影重塑交互方式,推动用户体验进一步升级。
在智能座舱板块,通用人工智能可以使其模型具备对空间环境理解、用户状态感知、多模态指令解析及多轮逻辑对话、内容生成等一系列能力,进而赋能包括情绪感知、智能助手、基于情感的对话、创意内容生成、个性交互等一系列功能。
此外,商汤绝影智能车舱通过视线追踪、头部姿态、动作识别、物体识别技术,借助完善的产业链,提供全方面、多层次的智能车舱 AI 整体产品方案,为汽车智能化、数字化提供技术支撑,并为终端用户带来高安全、智交互、个性化的极致体验。
例如商汤语言大模型“商量SenseChat”利用大规模的文本语料进行训练,以此可以学习语言的语义和语法结构,识别驾驶员的语言命令,适应于多场景的驾驶场景需求。
过去,智能化设备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和洞察,源源不断的数据产生并进入数据飞轮当中。如今,AGI催生了新的研究范式,即基于一个强大的多模态基模型,通过强化学习和人类反馈不断解锁基模型新的能力,从而更高效地解决海量的开放式任务。智能驾驶场景也顺理成章的从“数据飞轮”向“智慧飞轮”进行演进,最终迈向人机共智。
原先是数据的自成长机制,现在是智慧场景的自成长机制,进而可以应对多变的用户个性化需求。
通用人工智能使我们基模型具备空间环境的理解、用户状态的感知,多模态的指令,还有多轮对话,内容生成等一系列的能力。它就可以去赋能,作为我们情绪的感知,智能助手,基于情感的对话、创意、内容的生成,个性的交互等等这一系列功能,不断地去提升我们的个性化的体验。也使我们的场景从上车、行车、停车、离车,进而拓展到娱乐、办公、购物、休息,这里面有很多的可以去探索的应用的场景。
精准踩中汽车智能化的浪潮,商汤也顺利跻身智能汽车的软件供应龙头企业之一。
关于智能汽车相关的“黑科技”我们看到不少,但是真正能够实现量产的却很少。而商汤方面,不仅有能力实现量产,而且还能帮助车企取得不错的销量。
截至2022年内,绝影智能车舱和智能驾驶产品完成了27款车型的适配和量产交付,量产交付数超50万辆,新增定点数超800万辆,覆盖三十多家车企的八十多款车型,产品实力已经得到市场的检验和认可。
给交互流程做减法,给交互场景做加法,商汤引领了智能汽车体验新标杆的树立。
驾、舱、云三位一体
在智能驾驶时代,智能驾驶舱将是人们在车内人机交互的核心,汽车人机交互最多的就是在汽车的驾驶舱中。
如今看来,商汤绝影智能车舱无疑是一款充满丰富内容的黑科技产品,用户可以在这里沉浸式体验到一系列智能互动功能。在这一方面,商汤其实是希望用充满科技感的智能驾驶舱设计,引领全新的“第三生活空间”这样一个全新的驾驶理念。
此次上海车展,我们就能看到商汤围绕“生活”所做的努力。
例如此次上海车展,商汤发布了唇语/唇动、哨兵模式、智能屏保、智能救援、AirTouch、AR K歌六大全新功能,满足驾驶生活中的多元场景,致力于将绝影智能车舱打造为汽车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AI赋能平台,通过持续创新+量产实践+全生命周期体验迭代。
短短六年时间,商汤绝影智能车舱团队基于车舱打造了超过十个的行业功能首发。引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让车舱真正成为智能化的“第三生活空间”。
目前,商汤在致力于将绝影智能车舱打造为汽车行业内最具影响力的AI赋能平台,通过持续创新+量产实践+全生命周期体验迭代,引领汽车行业的智能化变革。
本届车展现场,我们切实能感受到商汤对未来出行生活的美好愿景蓝图,以及对智慧城市和生活的理解和构想。
关于未来驾驶的定义,一直以来都是各说各话,不管在学术界还是在企业界,智能座舱都没有统一的定义,也没有明确的标准。
如今,商汤以“生活”对于车舱空间进行定义,也说明商汤对于产业标准的设立是以用户需求与用户体验作为出发点的,让车舱可以深度洞察和理解车内人员的需求,从这一空间中获得相应的服务和舒适体验,以情景体验为核心,以场景化洞察为线索,进行软硬技术融合,而这恰恰也是智能汽车相关技术发展的原始初衷。
随着智能座舱软硬件升级,势必带来千亿级的增量市场。而商汤以驾、舱、云三位一体的发展布局,抢占了智能舱发展的先机,在未来竞争中掌握主动权。
毫无疑问,拥有百年历史的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变革,智能汽车以及自动驾驶成为汽车未来发展的一种确定性共识。而商汤科技深耕汽车智能化领域,现已形成足够的品牌效应。
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
商汤的“大模型+大装置”战略还在不断推进,智慧飞轮价值也在日益凸显,未来商汤又将带给智能汽车市场怎样的惊喜?让我们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