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法维持平衡的拼多多,陷入争议风暴中心

翟菜花
关注
2023-04-07 08:29:39
有1620496人浏览
分享到:

今年三月开始,拼多多先是被海外媒体控诉其购物APP涉嫌侵犯用户隐私,随后谷歌方面在Play商店下架了拼多多的移动端应用。

在人们尚在争论这次事件之际,拼多多官方自营店上线不到半日就被迫关店,原因是拼多多一部分商家对拼多多平台的某些售后规则“积怨已久”,在自营店进行“仅退款”的报复行动。

接二连三地出现各种争议与纠纷,关于拼多多的负面舆论进一步扩散,频上热搜。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这是墙倒众人推还是说拼多多真的有着诸多内部运营问题呢?


一、炸店风波背后是平台生态平衡的坍塌


3月23日拼多多的自营店铺“多多福利社”新品上线,但很快就被大量人恶意下单后发起“仅退款”。这导致多多福利社匆忙关店,从上线到关店这个过程仅用了4个小时。

但炸店行为并未就此停息,接下来的一周里面,拼多多内许多品牌旗舰店也遭遇了同样的恶意下单攻击,让很多被炸店的商家损失惨重。相关报道称,拼多多对此次恶意行动将诉诸司法机关。

此次拼多多“炸店”危机的背后,其实是一场酝酿已久的内部问题爆发了。

在发展初期,拼多多的商业模式让不少商家赚得盆满钵满,但同时也令许多消费者买到了不满意的产品。

电商购物场景的核心是创造交易,通过感官体验刺激用户产生购买欲望,说白了就是让消费者更有动力下单。基于这个理由,拼多多在经历过初期“低价”策略后,开始想要提高用户体验,以进一步提升平台的交易数量。

在2021年,拼多多针对商家运营规则进行了调整,为消费者推出了“仅退款”的售后服务。简单地说,就是当用户提出“仅退款”请求时,平台一般都支持用户不退商品同时退还货款,这就造成了卖家人财两空,还要支付相应的罚金。

按照现行的电商平台交易规定,除了个别品类以外,大部分商品都会提供“7天无理由退货”的路径。这能保护消费者权益,避免因网络购物而买到货不对板的商品。但通常来说,退货与退款是同时发生的。

在拼多多平台上,消费者因为售后问题与商家沟通的过程中,聊天界面会自动弹出“仅退款”的链接。也是这一个步骤,是商家们意见最大的,他们认为这是拼多多“有意诱导”。

在这个规则上线后,出现了一群利用拼多多审核漏洞的“白嫖党”。比如说他们会在购买商品后一口咬定存在质量问题,强硬选择仅退款,在商家拒绝之后申请平台介入,而这时候拼多多往往会同意申请,直接把货款退回。

在拼多多的入驻商家组成中,中小商家占着极大的比例。少数头部品牌商家或许忽略掉“仅退款”行为带来的损失,但众多中小商家却是无法承担。

这也导致了平台上一些中小商家在经营过程中变得更加困难,甚至面临着倒闭的风险。所以说,若是长时间都通过损害商家的权益来达到挽留消费者的目的,在天平倒向一边之后,平台的生态平衡也必然坍塌。


二、平台、消费者、商家三方应是利益共同体


“低价、便宜”的平台定位是拼多多在快速发展的重要推手,因此一直以来拼多多的营销核心是以消费者为重点的流量逻辑。

这一点在商业角度上看无可厚非,但拼多多作为电商平台,是交易双方的中间纽带。如果平台的游戏规则完全偏向消费者那一方的话,势必会损害到商家的利益。尽管明白电商平台之间的竞争实属艰难,尤其在短视频电商的入侵之下,拼多多与阿里等传统电商平台受到了极大的挑战。

电商平台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失去消费者或者商家任意一方,平台就失去了存在的意义。有海量的活跃用户,就能激发更多的商家入驻平台;一个有着充足数量优质商家的电商平台,也能吸引到更多的消费用户。平台、消费者和商家才能建立起来良性的利益循环。

因此在平台运营的过程中,拼多多对商家竭泽而渔的行为并不可取。与此同时,短视频电商平台一直对中小商家的抢夺虎视眈眈。目前快手和抖音对中小商家们不仅通过降低入驻保证金费用,还提供流量补贴、运营指导等吸引政策。

按照目前冲突升级的态势来看,“炸店”事件对拼多多内外都造成的压力,在短时间内恐怕都无法消散。在引起了社会舆论关注和热度后,拼多多的经营环境也被公示于众。

事件终将平息,希望这次“炸店”事件会促使拼多多重新审视他们的平台规则和商家服务,进而做出一些改进和调整,以缓解平台与商家的矛盾,避免出现两败俱伤的局面。

另一方面,如今拼多多平台上以次充好的产品的确也不在少数。中小商家应该从消费者角度出发,尽量选择品质好、价格实惠的商品。只有这样,才能保证自己的生意能继续做下去。

现在以拼多多的体量,完全可以改变野蛮生长的方向,在规范电商行业规则上作出自己的表率与引导。


三、营利双增,资本市场却不买账


公允地说,拼多多的确创下了不少商业奇迹。在阿里与京东的缝隙之间杀出来一条生路,异军突起抢占了大量的市场份额,甚至如今拼多多的GMV早已超过了京东商城。那么,迄今为止,拼多多的发展走到了何种程度?

过去这么多年,拼多多成功地把三四线城市以及众多农村乡镇的消费潜力激发了出来。但行至今日,即便是下沉市场的发展增速也无法与以前相比。

从此前拼多多公布的2022财年的报告来看,尽管拼多多依然保持可观的营收成绩与盈利能力,但是Q4它的增长明显放缓。

拼多多四季度营收398亿元,但不及预期的419亿元。四季度作为电商平台的最佳旺季,有双十一与双十二的刺激消费接力狂欢。但拼多多在这个季度的表现却是营收环比增长率下降,商品销售营收为5820万元,较2021年同期的8170万元下滑29%。

电商业务的核心数据是GMV,四季度,拼多多的 GMV增速依然高于整体大盘,但和大盘的差距却在不断缩小。实际上,从2019年开始,拼多多的月活跃用户数量就开始呈现出下降趋势,截至2021年末,其月活跃用户数量增速已经放缓到了个位数,呈现出缓慢的增长态势。

值得注意的是,就在上个月京东高调上线“百亿补贴”。例如,在京东的百亿补贴下, iPhone 14 128 G版本的售价是4919元,而在拼多多的售价是5299元。拼多多曾经引以为傲的百亿补贴策略受到了威胁。

与拼多多一样,京东已经把百亿补贴作为日常优惠活动运营。除此以外,京东的售后服务质量、物流体验向来强于拼多多,若是失去了低价优势,拼多多在未来将面临更严峻的挑战。

与此同时,阿里也把价格力被列为2023年的重要战略之一。显然,阿里与京东已经主动发起“反攻战”,来遏制拼多多的持续壮大。

在2022财年里,拼多多全年营收为1305亿元,同比增长38%;净利润为315亿元,同比增长305%。尽管增长不再迅猛如前,但拼多多的盈利能力还是值得肯定的。

不过出乎意料的是,在交出一份营收、净利润双增的成绩单后,拼多多美股盘前一度跌逾16%。

或许证明了拼多多就算在下沉市场取得阶段性的胜绩,却无法忽视增速趋缓和面临短视频电商的威胁及传统电商更激烈的竞争。从拼多多一直高居不下的销售费用支出可见一斑:2022年拼多多销售管理费用为687亿元,同比增长26%。

更重要的是,拼多多第一次收入未达市场预期。没让投资者满意的财报公布的同时,还发生了另一件负面新闻,就是谷歌将拼多多从其应用商店中下架。知名的杀毒软件公司卡巴斯基的研究人员证实,拼多多的安装程序中含有恶意代码,这种恶意代码不仅破坏用户的手机系统,而且极有可能盗取用户的敏感信息。

在海外市场,拼多多应用的“恶意代码”事件到现在也结束,相关应用仍未在谷歌中恢复商家,未来很可能会影响到正在布局的Temu。

拼多多因自身内控不足引发各种冲突的事件,也体现出在电商流量红利消失背景下,拼多多在运营层面不断出现问题的弱点。如今拼多多的薄弱环节频频爆雷,也让资本市场重新审视拼多多的估值。

看不见的隐患才是最大的风险,这也是因为很少有人能完全说清楚潜在可能的风险,往往是当暴露后才能发现。正因如此,拼多多在应对接二连三的冲突事件,稳定市场情绪最为关键,否则未来可能会因为市场波动本身诱发更大问题。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