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辑 | 吴先之
一种朴素的商业哲学,正在被重新发现。出走远方的人们,开始回归“附近”。
梧桐树下,墙头斑驳,一间窄铺,一张矮凳,一个摇着手磨咖啡的鞋匠,一边修鞋一边不紧不慢地和你谈论生活,谈论爱情,这是前两年大火的海派电影《爱情神话》里的场景。电影的动人之处在于,它还原了人们日常生活中总是忽视的“附近”。
今年的跨年演讲,罗振宇也讲了一个关于附近的故事。
南城香,一家开在居民区的餐馆,疫情三年来,挖掘附近居民的需求,一天卖五顿饭,解决从孩子到老人,从早餐到夜宵的吃饭问题,成功实现逆势上涨,仅北京的门店就翻了一倍,单店平均日流水是全国快餐店平均流水的5倍。
“附近就是星辰大海”,一场深耕本地的商业蝶变,已经发生。
嬢嬢们的胜利
黄毛小卷扎个马尾,身穿红色制服,年龄四五十岁,跟家里的婶婶姑姑一般大。到了店里,她们会唠家常一般和你讨论家里还需要添置什么。
红旗嬢嬢,一群生活在成都的人才懂得的“接头暗号”。
“嬢嬢们的魅力很难抵挡,时间久了,你就会习惯并爱上这种家人般的感觉。”一位在成都“漂”了两年的朋友告诉我们,现在她已经跟小区门口的红旗嬢嬢混熟了,每晚下班就算没什么要买的,也会去打个招呼。“她甚至能记住我来大姨妈的日子,劝阻我贪嘴吃雪糕。”
几乎每个成都人的家门口,都有一家带着红旗标志、红蓝相间的红旗连锁。而每家红旗连锁里,都有这么一个亲切的嬢嬢。红旗连锁的财报显示,2022年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48.83亿元,同比增长7.64%。截至2022年6月30日,公司共有门店3557家,其中大部分开在大成都地区。
▲几乎每个成都人的家门口,都有一家红旗连锁。图源:大众点评
将人情味与接地气发挥到极致,是红旗连锁的决胜法宝。除了红旗嬢嬢,这家便利店也跟南城香一样,捕捉附近居民的日常生活需求,不断细化服务的颗粒度。在这里,你不光能买米面粮油,还能交水费、充公交卡,甚至还能报名驾校、购买火车票。
无独有偶,从东莞起家的本土便利店美宜佳,同样为居民提供多种生活便捷服务。除了水电缴费、手机充值等基础服务,还推出了订奶、代收代寄包裹、微信找零、手机充电、彩票等,并且计划向“便利店+药店”进发。
这些事无巨细的服务,成就了红旗、美宜佳以及更多社区小店们的胜利。据行业数据,线下传统商品零售渠道有近700万家包括夫妻杂货店在内的小店,这些星罗棋布的小店,贡献了国内快消行业近40%的出货量。
不同于开在商业中心、写字楼、交通站的便利店以“流量”为目标,扎根居民区的小店们的策略,不是“做100个人的1次生意”,而是“做好附近每1个人的100次生意”,成为那个让人习惯并爱上的“嬢嬢”。
重构“附近”的力量
“附近”的力量,说到底是个很朴素的东西,那便是近。春江水暖鸭先知,近,是本地商户们的天然优势。
安徽淮南有家60多年历史的本地乳企,叫益益乳业。过去近一年,这家老字号牛奶店“不务正业”,在淮南接连开了24家“奶茶店”形式的“益益1956鲜奶吧”。这些奶吧近水楼台先得月,用本地乳场的鲜奶调制乳饮,销量十分不错,仅外卖订单量,今年5月至11月就环比增长超过50%。
益益乳业的官网显示,在距离淮南市区9公里的郊区,公司拥有近百亩的生态牧场,鲜奶从牧场到工厂只要30分钟,这保证了奶吧奶源的高度新鲜。
当其它奶茶店还在以“真奶”替代“奶精”作为卖点时,益益乳业已经采用了“鲜奶”的领先水准。同样的,像这样的本地奶吧,也不是蒙牛、伊利等全国性乳企可以攻下的城池。
▲仅外卖订单量,益益奶吧今年5月至11月就环比增长超过50%。图源:益益乳业官网
“近”的衍生优势有很多,除了益益乳业的本地供给之外,更懂本地行情和消费者也是“近”的一大优势。附近的商家,往往能提供确定且安心的服务,解决消费者的紧急需求。
去年10月下旬,北京寒潮突至,气温突降至个位数,不少来不及网购宠物保暖用品的养宠一族,选择了向本地宠物店购买保暖用品。
北京朝阳一家连锁宠物用品店的店长表示,自己每天都看北京的天气预报,看到马上要降温了,就提前进货了宠物毯子、宠物窝、宠物衣服等保暖用品,降温那天果然就踩准了需求,接到很多外卖订单。不过,店长也表示不能多囤,因为到了11月中旬,北京一通暖气,这些需求就又减少了。
这位店长的考虑内容,是本地商家才有的敏锐度。在传统电商时代,把生意“做出去”,一家店供应全国,是电商商家们的生意逻辑。而如今,谁能敏锐地捕捉并满足附近消费者的需求,把生意“做回来”,是本地商家们正在考虑的新问题。
去年7月,商务部发布的《2022年上半年中国网络零售市场发展报告》首次提到了“即时零售”,肯定了即时零售在“线上线下深度融合”中发挥的作用。这种“线上下单,30分钟下单”的的方式,将曾经游离于传统电商之外的本地商家,送上了新的风口。
依托平台搭建的桥梁,近700万本地小店,连接起1000多万奔跑于街头巷尾的骑手,不仅把本地生意做到了“线上”,还把服务半径从1-2公里,拓展到了附近的3-5公里。
一个全新的本地商业逻辑,正在被构建。
如何踩好风火轮?
成都一家超市的老板江阳,入驻美团将近半年,深感这场零售整体变革带来的冲击。传统商超的一些商业逻辑,并不复用于即时零售。
“经过几个月的实验,我发现零食、酒水、有一定重量的粮油卖得比较好。但我卖得好的不一定别人也可以卖好,你需要观察周边的主要消费人群以及一段时间内消费趋势的变化。”
江阳的最大感受是,即时零售的红利与流量无关,而在于挖掘线下和传统电商之外“未被满足的需求”。
为了探索“未被满足的需求”,江阳不断进行试验,线上的选品也比线下更加灵活。比如,降温了他会上架一些暖宝宝、手套、暖手宝等冬日神器,夏天则会将一些夏日饮品作为活动补贴商品,由此带动其它商品的销售。
如今,江阳的小超市线上订单已达到了每月1500单左右,虽然与线下相比仍有不小的差距,不过“每个月都在稳步增长”。他预感,明年会迎来一波新的增长。
▲面对即时零售这一新业态,本地小店们在不断探索新办法。摄影:张权
上海的安德超市老板邓飞龙,则变得格外细心。他发现,外卖订单有规律可循。
白天,人们的需求较重,成箱成箱地买水;晚上,订单变得琐碎轻盈,从下午5点到晚上10点,多是酱油、饮料薯片之类;半夜与凌晨,则是些小而急的单子,洗发水、沐浴露、孩子的尿不湿或女性的卫生棉,或者泡面加啤酒。
如何踩好风火轮,做到1+1>2?
依靠即时零售平台的数字化系统,借助无接触交易、智能结算、网订店取(送)等新方式,本地小店们提高了服务效率。不过,对于即时零售这一新业态,像江阳和邓飞龙一样转型而来的小店老板,仍在不断摸索规律,比如开启精细化、全品类、全时段经营,挖掘“附近”市场的增量空间。
新业态之下,第一批勇于尝鲜的店主们已吃到了甜头。北京90后周宇夫妇的杂货店通过上线即时零售,一年就回了本,一个月仅美团平台的营业额就高达55万,超过线上线下总营业额的一半;广东杨佳龙夫妇的小店,上线两年,便从“房租都要付不起”到了“收入翻了10倍”。
商务部近期发布的《中国电子商务报告2021》,指出“外卖概念在不断拓宽,即时零售带动电商本地化发展”。中央财经大学中国互联网经济研究院副院长欧阳日辉认为,即时零售由需求催生,扎根于本地实体,本地线下零售商、本地生产商和本地品牌都将迎来新的机会。
疫情之后,随着越来越多消费者加大本地消费的比例,借助“附近”的真实生活构建归属感,实体门店发现围绕本地做深做细、服务附近用户也是一个打法。随着本地零售快速复苏和发展,长期扎根本地的美团等零售企业也有了新的使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