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码优质内容,老头条的新算盘

  撰文 | 文烨豪

  编辑 | 王   潘

  内容平台百家争鸣的时代逐渐褪去,留不住用户的腰尾部玩家们陆续倒下——随着短视频等新晋内容媒介崛起,当下的图文内容行业,热度似乎不像过去那么高了。

  在此背景下,今日头条度过了自己的第十个生日。12月27日,以“头条十年,看见彼此”为主题的2022今日头条生机大会于海南举办。

  会上,今日头条新任负责人张超坦言:“阅读资讯,已经不是用户打开头条的唯一目的。越来越多的角色在今日头条活跃着,因为创作而看见彼此,因为创作而更加靠近。”

  显然,作为内容行业的老玩家,今日头条并没有停下自我升级的脚步,而是通过强化“优质内容”的基因,走向未来。

  今日头条并未老去

  尽管赛道承压一事客观存在,但今日头条作为行业头部玩家,各项数据依然向好。

  根据《2022今日头条营销价值洞察报告》(后称“报告”),当下今日头条每周有超200万活跃创作者,每天生产150万条内容,每天可吸引超50亿次阅读播放。此外,综合所有人群来看,头条的用户留存与每日活跃时长,亦明显领先于综合资讯平台。

  也就是说,不论外界环境如何变化,流量中心是否迁移,今日头条似乎并未受到过多影响,整体表现趋于稳定。

  另一方面,今日头条的主流用户人群,正逐渐向外拓展。而用户结构的改变,亦使今日头条实现了年轻化“转身”。

  过去,提到今日头条的主流用户,往往绕不开“中年大叔”群体,那些在资讯内容评论区畅聊时事、分享观点的大叔们,甚至一度构建出了颇具头条色彩的风景线。

  而当下,头条的用户结构较往日有了很大的变化。报告显示,今日头条男性用户占比55%,女性用户占比45%,尽管“中年大叔”仍构成了其日活用户的1/3,但据今日头条作者增长策略负责人臧倩介绍,现在每天有3000万中年女性用户、近2500万年轻用户打开今日头条。

  换言之,今日头条早已不只是“中年大叔”的阵地,而是形成了涵盖都市中产、小镇青年、精英白领、都市熟女等8大人群的多元化用户结构。而随着各类人群活跃于头条,参与内容消费与创作,今日头条自身亦形成了多元化的内容消费生态。

  因此,纵使今日头条已在这条赛道上高速行驶了十年,但其并未老去,而是仍然具备着旺盛的生命力。

  但正如臧倩在生机大会上所谈到的,如果只是把“增长”与“数字规模的扩大”划等号,那增长终究是有限的。尽管今日头条表现稳健,但在赛道红利逐渐消失的背景下,其受限于边际效应,用户增长亦已放缓。

  为此,今日头条将增长延伸为“成长”,在如何更好地服务于创作、让创作者更愿意留在头条等方面探索成长空间。而今日头条作为内容平台,如何能更好地匹配用户的内容消费需求,无疑是其自我成长的一大关键。

  过去,图文内容赛道讲求“以量取胜”,众玩家为此不惜开展过声势浩大的补贴大战。然而,基于内容产品的高可替代性,以量构建优势始终缺乏说服力。

  相比之下,唯有持续输出深度、优质内容,“以质取胜”,才能筑起内容长板,对用户释放持续的“引力”。而这,恰恰是今日头条过往最擅长的领域。

  头条的“优质”标签

  “优质”,一直是今日头条的追求。

  一路走来,其不仅聚集了一众优质内容创作者,自身亦通过优质内容的反馈、激励机制建立起了优质内容的良性循环。

  据今日头条新任负责人张超介绍,早在2015年,今日头条就曾推出过千人万元计划,使1000个个人“头条号”每月获得不低于1万元的收入。而后,从礼遇计划、青云计划,到新作者扶持计划、头条行家计划等,头条始终心系创作者。

  以礼遇计划为例,其主要基于账号维度进行考核,对账号发文较少的新晋创作者而言,想要参与计划,势必将付出更多努力。

  或许是看到了新晋创作者的难处,今日头条在第二年便推出基于文章维度的青云计划,其中一项是每天奖励至少100篇文章,每篇奖金300元,不仅激励规模更大,激励频次亦更高——即便是新晋创作者,只要文章足够优质,也能从中分羹。

  此外,面对不同领域的创作者,头条亦推出了更为“精准”的扶持计划,面向三农领域,头条曾推出过金稻穗计划,以5亿元精准补贴;而在文化领域,头条则推出过国风计划,引导创作者更好地生产优质内容。

  由此不难看出,今日头条对优质内容的激励,并非单纯的补贴、撒钱,而是从不同创作者的需求出发,为其提供“拳拳到肉”的帮助。

  以张之瀛大夫为例,作为一名心内科医生,其通俗、活泼又不失专业性的医学科普内容,使之在今日头条上收获了500多万粉丝。不过,纵使是张之瀛大夫这样的明星创作者,亦曾经历过短暂瓶颈期。

  据其回忆,创作初期,尽管知识本身没有问题,但内容制作方面却显得有些简陋。为此,其曾经系统性地学习如何提升内容质量,并开始尝试视频创作,方才获得了更多用户的认可。而在此期间,头条亦看到了其潜力,协助其陆续开通了专栏、圈子与音频,为其扩宽内容展现与变现渠道。

  可见,头条除各项激励计划外,也始终保持着同创作者的交流,思索着如何提升创作者服务。而这,均延续到了当下。据悉,今年以来,头条周活跃创作者规模增长了66%,周发文规模也增长了87%。

  而当下,今日头条并未停下脚步,而是持续深挖优质内容、优质创作者。首先,头条正通过流量扶植、作者分成规则调整等方式,将资源朝向优质内容倾斜,从而更好地补贴优质内容创作者。

  以头条推出的“优质创作者计划”为例,其在本质上,是头条推荐系统从追求“即时反馈”,到兼顾“长效价值”的调整。据张超介绍,加入该计划的优质图文创作者所获得的流量扶持提升显著,多的甚至能达到5倍,连带着优质内容孵化10万+阅读爆款的概率亦提升了一倍。

  除此之外,今日头条2022年亦开展了作者分成改革,在基础阅读单价层面新增了分成奖励系数,以此加重优质、粉丝阅读等维度对收入分成的影响,从而使更多高价值内容得到与之匹配的回报。

  而另一方面,今日头条亦打通了商单、电商、专栏等多元化变现路径,为优质内容创作注入更多动能。

  以“真知优选达人团”为例,通过联动行业大咖与原生优质创作者生产原创精品内容,将头部达人所具备的影响力规模化变现,从而更好地撬开商业化环节。

  据悉,不到半年时间,200多名头部达人便通过真知优选达人团增收近800万元。而专栏,电商带货等非分成变现,今年则为创作者增收数亿。

  对此,张超透露,过去两年,非分成变现对创作者总收入的贡献已达20%,对优质创作者收入贡献度更是高达33%,且比例正在逐年提升。而明年,今日头条亦将持续发力,为优质创作者连接更多品牌,释放其商业价值。

  内容多元化,走向未来

  除激励、打通变现路径外,今日头条亦在打造多元化内容,从资讯平台向通用信息平台转舵,以此成为孕育优质内容的土壤。

  背后的逻辑在于,优质资讯内容的生产门槛普遍较高,对内容创作者专业性、观点独到性均有所要求。相比之下,兴趣垂类内容对创作者显然更为友好,尤其是对那些“半路出家”的创作者而言,对某一领域发自内心的热爱,将成为其在困顿、痛苦的创作瓶颈期的精神支撑。因此,内容结构的多元化,无疑将为头条吸纳更多优质创作者。

  另一方面,迈向兴趣垂类内容,不仅能使头条摆脱“来头条看热点资讯”的刻板印象,亦能强化垂类创作者与读者的匹配关系,进而提升用户粘性与内容分发能力。

  数据显示,2022年头条女性粉丝TGI最高的创作者们,恰恰集中在美食、育儿、健康、情感等垂类,而非头条热点资讯。换言之,不论是精致妈妈、顾家主妇等人群,还是更为泛化的多元化用户,均存在着符合群体面貌的内容消费偏好。换言之,若想提升多元化用户的粘性,多元化内容不可或缺。

  不过,由于兴趣垂类内容更多面向特定受众,所以垂类创作者,尤其是小众垂类创作者,常常会感觉自己的内容流量不高。针对该现象,今日头条升级了内容分发模式,通过头条推荐系统在“高粘性的关注分发”层面的升级,将垂直内容更多、更精准地推荐给核心受众,从而接轨兴趣垂类内容。

  从数据来看,头条此番尝试似乎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调整后,兴趣内容关注流量增长了150%,即便是极小众领域作者,亦能获得相对稳定的流量保障。

  得益于此,2022年,头条周活跃兴趣创作者升至40万,周发文300万篇。而在兴趣创作生态迅速成熟的背景下,今日头条上兴趣垂类阅读规模已然追平了资讯。而2023年,今日头条将更加激进地将流量向兴趣创作者倾斜,加速平台在各领域的发展。

  可以预见,在优质创作者激励、流量扶持等打法的加持下,今日头条优质内容的良性循环将再度得到强化。而内容结构的多元化,则将使其更好地匹配核心用户,为其完善涵盖各细分垂类的内容创作生态。而这,无疑会为今日头条的未来注入一针“强心剂”。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