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卢滢西
设想一个场景:
晚上八点,当你下班回到家后,你是选择躺平追剧,还是去健身房锻炼身体?
可能很多人都会选择前者。如果这个时候选择去健身房,那么算上来回路途的时间,等你健身结束之后再回到家中就已经是深夜,而你第二天还要早起去上班。
这么算下来,你还会选择去健身房吗?
其实,这也是现在大多数上班族所面临的一些困惑:有健身需求,但没时间。
FITURE零售生态负责人Sharney向商业数据派表示,“其实大家都有健身的愿望,但现代人碎片化的时间让健身这件事情难以坚持下去,这是用户需求尚未得到满足的地方,也是FITURE对于智能健身镜这一产品形态的思考出发点。”
近些年来,受全球疫情的影响,催生了一波居家健身的热潮。一时间,线上健身APP、家用动感单车和智能健身镜等各类智能健身产品开始涌现,而其中,又以智能健身镜这个新品类的发展最为亮眼,根据今年618大促的数据,“智能健身镜”的搜索上涨了225%。
目前,市面上已经涌现出了数十款智能健身镜产品,其中不乏乐刻、亿健等老牌健身厂商,更有华为、小米等互联网巨头公司加码以抢占先机。
图片来源:观研报告网
而在众多玩家之中,还闯出了一匹独角兽。
从2019年成立至今,FITURE先后获得了包括红杉、金沙江、蔚来、DST等国内外多家知名机构的投资累计超过4亿美元。截至目前,FITURE 魔镜已经在北京、上海、杭州、重庆等9个城市都落地了线下店,普通家庭用户近5万,并且活跃用户每月完课次数超过 14.6 次,相当于线下传统健身房同类数据的 20 多倍。
作为国内市场“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当前的FITURE已经初具头部效应,据Sharney透露,FITURE明年的目标是冲刺10万台。
但说到底,现阶段的智能健身镜还没有真正进入到需求爆发的阶段,摆在所有玩家面前的,是思考如何才能提高智能健身镜的市场认可度。
近日,光锥智能对话FITURE智能健身镜零售生态负责人Sharney,探寻智能健身镜的千亿市场背后,藏着哪些机遇与挑战。
01 照见用户需求的镜子
“办了健身房的卡就只是去洗澡,健身视频收藏了就等于做了......”
这其实是大多数人的真实写照,想要健身,却又坚持不下去。
根源在于,现代人的时间越来越碎片化,能够拿出一整段的时间去健身房都是一种奢侈。而智能健身镜的出现,一定程度上解决了这一问题。
智能健身镜最主要的应用场景在于家庭。据Sharney介绍,FITURE的目标人群主要集中在30岁左右的家庭女性,因为这个人群更关注家庭的健康。而且疫情之后,健身的场景更多的局限在家中,用户的居家健身需求被进一步放大,FITURE碎片化的课程内容和游戏化的激励机制有效地解决了用户在健身上没时间又不自律的本质问题。
最初,智能健身镜的浪潮率先在美国市场掀起,Lululemon甚至不惜砸5亿美元也要收购美国的健身镜创业公司Mirror。而智能健身的风也很快吹到了国内,从2019年成立至今,FITURE目前已经形成了“硬件+内容+服务+AI”的用户体验闭环。
具体来看,打开FITURE的APP后,光锥智能发现,APP里上线了包括力量塑形、瑜伽、有氧舞、HIIT等16大类课程。据悉,这些录播课程都产生于上海一个4000平方米的FCF内容工场,并由专职的健身教练进行教学录制。
与此同时,Sharney还表示,作为一款综合性产品,FITURE的魔镜未来还将从“横纵”两个方向进行拓展。一方面,进一步满足全年龄层的差异化健身需求,比如说推出了针对孩童的K12英语教学课程以及针对老年人的广场舞课程;另一方面,FITURE在未来还将往更专业化的方向纵深发展,以填补当前市场的空白。
从行业的角度来看,虽然各家智能健身镜比拼的都是硬件销售的量级,但本质上,竞争的核心还是内容服务。对此,Sharney也表明“用户的年龄段和层次越多,越能证明这是我们产品形态能够成功的关键。”
但除了内容以外,如果没有AI技术的加持,那么健身镜也只是一面普通的镜子而已。为了能够真实地感受到智能健身镜的功能,光锥智能在FITURE的线下体验店中亲自尝试了一把。
站在FITURE魔镜的面前,镜子中的运动分析引擎 FITURE Motion Engine™能够自主识别人体的骨骼点,人站在镜子面前就像一个火柴人,利用AI视觉技术,对用户的动作进行捕捉、识别和纠偏,以此实现用户与镜子之间的交互。
由此,无论是内容还是AI技术,最终都凝结在了FITURE的硬件产品形态里。
值得注意的是,类似于FITURE这样“硬件+内容”的模式在国内并不少见,自FITURE在国内推出了首款智能健身镜以来,曾经在短短数月的时间里,就出现了十几家生产智能健身镜的企业。
不过,在Sharney看来,更多的竞争者涌入对于FITURE而言,反倒是一件好事。“现在智能健身镜所处的阶段跟新能源汽车的早期非常相似,如果没有竞争,我们就看不到自己的短板所在,再去进一步反思消费者的需求是什么。”
也正如Sharney所说,目前智能健身镜的市场远未到白热化竞争的阶段,相较于同行竞争,或许解决当下“智能健身镜是不是伪需求”的争议更为棘手。
02 如何打破健身设备的“落灰”宿命?
健身圈里也一直流传着一句话,“家里的跑步机一定要买带手柄的,以后闲置了还可以用来晾衣服。”
这其实是很多健身产品的现状,消费者买前兴致勃勃,买后又直接落灰。因此也有人质疑,智能健身镜究竟是“真有用”还是“伪需求”?
对此,Sharney表示,“我们的产品在教育市场上,的确还需要多下功夫,让更多人认知到智能健身镜这一新产品形态。”在她看来,之所以会有“伪需求”这一说法,根本原因还是在于消费者对智能健身镜并没有直接的感受。
无论是FITURE,亦或是赛道上的其他玩家,智能健身镜在前期推向市场的过程中,最大的挑战莫过于消费者的认可度不高。
如何才能触达到新用户?
以Lululemon为例,前期先通过社交媒体建立一批种子用户,再依靠口碑营销实现用户数量的裂变式增长。而FITURE的发展路径跟Lululemon也有一些相似之处。
上文提到,内容服务是FITURE的核心所在,但如果内容没有交互,就无法深入挖掘用户真正的需求所在。此时,社区就发挥作用了。
首先,FITURE通过大量运动课程视频,打造具备社交属性的FITURE的运动社区“FITUREHood 沸活圈”,以吸引核心的健身粉丝群体。此外,FITURE的线下门店还会不定期举办FITURE Fest沸场、主题训练营等线下社区活动,打造“线上+线下”的一体化运动社区文化。
其次,再通过线下店的“14 天无忧体验”先培养第一批忠实的种子用户,而后,再由这些种子用户依靠口碑营销不断触达新用户。
如今,FITURE已经走过了铺天盖地营销的阶段。Sharney称,FITURE今年的营销投入只有初期的十分之一,绝大部分都是依靠用户的“自来水”,并且新用户中有30%-40%都是老带新,由此实现新用户的裂变式增长。
在交谈的过程中,Sharney还向光锥智能透露:“我们明年的目标是冲刺10万台。”
如果按照10万台的量级、每台5000元的平均客单价来计算,那么粗略估算FITURE明年的营收有望达到5亿以上。这个量级的营收,不仅意味着FITURE在经营上在逐步进入正向循环,也将给整个智能健身镜行业打一剂强心针。
从成为资本的宠儿,再到占据大部分市场份额,FITURE这家年轻的公司一路走来,也不过才3年时间。智能健身市场还在不断释放活力,但FITURE在未来能否成为“现象级”的爆款产品,还需要时间去验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