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纪浪人:千秋伟业,碳交易——一场绿色节能减排之战骤然打响

来源:世纪浪人  时间:07-19 智库
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是21世纪人类智慧创新的重要结晶,将解决环境问题与市场经济完美的结合,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美好呈现。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架构,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时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布了市场正式启动。

资鲸网原创出品,首发资鲸网,了解更多有料创投资讯请下载资鲸网APP。

封面图片:碳交易过程(来源:湖北碳排放权交易中心,制图:焦剑)

   【前言】火红的七月,流光溢彩,如火如荼。一场伟大的变革在神州大地如约而至——绿色节能减排行动“碳交易”大幕习习拉开。

  7月16日上午,全国碳市场正式启动上线交易,启动仪式按照“一主两副”的总体架构,在北京、湖北和上海同时举办,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韩正宣布了市场正式启动。

  万众期待的“全国碳交易”终于正式鸣锣开市,奏响了新世纪最悦耳的乐章。

  碳交易结构图(来源:南方网)

  一、碳交易概念

  碳交易是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的统称,在《京都协议书》要求减排的6种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为最大宗,因此,温室气体排放权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为计算单位。在排放总量控制的前提下,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排放权成为一种稀缺资源,从而具备了商品属性。

  联合国政府间气候变化专门委员会通过艰难谈判,于1992年5月9日通过《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1997年12月于日本京都通过了《公约》的第一个附加协议,即《京都议定书》(简称《议定书》)。《议定书》把市场机制作为解决二氧化碳为代表的温室气体减排问题的新路径,即把二氧化碳排放权作为一种商品,从而形成了二氧化碳排放权的交易,简称碳交易。

  碳交易市场的形成是21世纪人类智慧创新的重要结晶,将解决环境问题与市场经济完美的结合,是全球低碳经济发展战略的美好呈现。碳交易发展关乎一国未来世界经济地位,各国正着力探索碳交易理论和发展,这一影子“超级产品”的产生又是怎样的一个价值生成体系呢?

  建设碳交易市场,可以推动落后产能退出:发放配额的企业未来主要高能耗企业,如钢铁、化工及电力等。一般来说,落后产能均是能耗高、污染严重,相应的二氧化碳排放量也会较高。以钢铁行业为例,钢材利润低,过于落后的产能可能停止生产,将自己的配额出售给先进产能更能获得收益。这样能够加速落后产能的推出,强化先进产能的行业优势。

  碳交易基本原理是,合同的一方通过支付另一方获得温室气体减排额,买方可以将购得的减排额用于减缓温室效应从而实现其减排的目标。在6种被要求排减的温室气体中,二氧化碳(CO2)为最大宗,所以这种交易以每吨二氧化碳当量(tCO2e)为计算单位,所以通称为“碳交易”。其交易市场称为碳市场(Carbon Market)。引在碳市场的构成要素中,规则是最初的、也是最重要的核心要素。有的规则具有强制性,如《议定书》便是碳市场的最重要强制性规则之一,《议定书》规定了《公约》附件一国家(发达国家和经济转型国家)的量化减排指标;即在2008-2012年间其温室气体排放量在1990年的水平上平均削减5.2%。其他规则从《议定书》中衍生,如《议定书》规定欧盟的集体减排目标为到2012年,比1990 年排放水平降低8%,欧盟从中再分配给各成员国,并于2005年设立了欧盟排放交易体系(EU ETS),确立交易规则。当然也有的规则是自愿性的,没有国际、国家政策或法律强制约束,由区域、企业或个人自愿发起,以履行环保责任。 2005年京都议定书正式生效后,全球碳交易市场出现了爆炸式的增长。2007年碳交易量从2006年的16亿吨跃升到27亿吨,上升68.75%。成交额的增长更为迅速。2007年全球碳交易市场价值达400亿欧元,比2006年的220亿欧元上升了81.8%,2008年上半年全球碳交易市场总值甚至就与2007年全年持平。

  需要指出,碳交易本质上是一种金融活动,一方面金融资本直接或间接投资于创造碳资产的项目与企业;另一方面来自不同项目和企业产生的减排量进入碳金融市场进行交易,被开发成标准的金融工具。 在环境合理容量的前提下,政治家们人为规定包括二氧化碳在内的温室气体的排放行为要受到限制,由此导致碳的排放权和减排量额度(信用)开始稀缺,并成为一种有价产品,称为碳资产。碳资产的推动者,是《联合国气候框架公约》的100个成员国及《京都议定书》签署国。这种逐渐稀缺的资产在《京都议定书》规定的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前提下,出现了流动的可能。由于发达国家有减排责任,而发展中国家没有,因此产生了碳资产在世界各国的分布不同。另一方面,减排的实质是能源问题,发达国家的能源利用效率高,能源结构优化,新的能源技术被大量采用,因此本国进一步减排的成本极高,难度较大。

  碳交易机制架构(来源:百度百科)

  2011年10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印发《关于开展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的通知》,批准北京、上海、天津、重庆、湖北、广东和深圳等七省市开展碳交易试点工作。

  2021年6月底前将上线的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将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交易中心将落地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湖北武汉。2021年6月,生态环境部等多部委于6月25日宣布全国碳交易市场开启。

  二、中国碳交易体系

  2014年9月16日,《借鉴国际机构经验 共谋中国碳市场新格局》在天津召开。国家发改委气候司国内履约处处长蒋兆理发表了题为《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我们面临的挑战与出路》的演讲。

  这次会上,蒋处长的讲稿系统的梳理了中国建设国家碳交易体系的基本原则和路径。讲稿中指出,中央深改组将全国碳交易列为75项重大改革事项之一,称之为“务必达成,不可动摇”。中国政府希望通过中国的碳交易实践证明,碳排放权交易制度在发展中大国切实可行,行之有效。

  同时蒋处长亦指出,全国统一碳市场与试点区别巨大,困难程度远甚于试点,非简单的扩大范围。

  1.基本原则:

  一是坚持与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相结合。以转方式、调结构、控排放作为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建设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更加注重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节能减排和降碳实效。

  二是坚持政府监管与市场主导相结合。发挥市场在碳配额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政府做好监管和服务。

  2.主要目标:

  通过给参与企业设定排放上限,推行碳配额管理实现合理控制重点行业温室气体排放,并通过建立起交易制度体系,以市场发现排放配额价格,赋予企业实现减排目标的灵活机制,激励企业有效降低减排成本,切实落实各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任务,从而推动转变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最终实现经济和社会健康持续发展。

  3.阶段性目标:

  2014-2015:准备阶段。法律法规、技术标准和基础设施建设。

  2016-2020:运行完善阶段(第一阶段)。全面启动实施和完善阶段。

  2020年后:拓展阶段(第二阶段),扩大参与企业范围和交易产品,探索与国际市场连接。

  碳市场建设的基本路径(来源:中国光热发电权威媒体商务平台)

  应对气候变化是全人类的课题,我国政府一直十分重视节能减排工作,把它视为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中之重。而这个课题中最重要的环节就是减少二氧化碳的排放,更确切地说是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对环境造成的损害。

  根据有关数据显示,2019年,全球排放二氧化碳364亿吨,我国二氧化碳排放量102亿吨,占全球排放量的27.9%,仅从这个数据上来看,我国是目前世界上最大的碳排放国。但同时,截至2019年,我国的碳排放强度比2005年降低了48.1%,这已经超过了我国在《哥本哈根协议》中设置的减排目标。

  此外,我国政府在今年的两会上作出了碳达峰、碳中和的承诺,并写入了政府工作报告。这意味着在接下来的数十年内,我国将进行更加广泛而深刻的碳减排工作,这当然不能仅仅依靠植树造林或水利、光伏发电来实现,利用碳捕捉、碳转化技术来进一步控制现有排碳大户企业的碳排放量同样十分重要。

  我国碳交易系统工作进程(来源:中国环境报)

  三、欧美碳市场概况

  英国、法国、德国、美国、日本等主要发达国家制定了低碳发展战略,在低碳发展立法、建立碳排放交易市场、调整能源结构、加强新能源和低碳技术研发、提高公众意识等方面进行了积极的探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欧盟重视碳市场建设和低碳文化宣传。碳交易市场是实现低碳发展的主要工具。作为全球最先进的碳交易体系,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EUETS)已进入第三阶段。碳排放交易体系中不同类别的碳价已成为最具参考价值的碳交易市场价格。通过成熟的碳交易市场,欧盟正在将交易盈利投入到低碳技术研发和低碳技术创新当中。例如欧盟的碳捕捉和碳封存项目以碳交易盈利作为后续资金。同时,碳排放交易体系为私营经济体提供了广阔的平台,使得私营经济体参与到欧盟的低碳转型当中,将他们同欧盟的气候政策密切连接起来,以此形成低碳发展的市场推力,自下而上地推动欧盟减排目标的实现。此外,欧盟碳排放交易体系作为欧盟气候政策的主要策略,在加快推动欧盟低碳转型的同时也缩小了欧盟各成员国间的经济差异,促进了欧盟经济一体化。

  低碳文化通过对民众理念的影响推动低碳发展。重视低碳文化使欧盟的低碳发展体系不局限于“生产”领域,同时也扩展到“消费”领域。随着产品碳核算体系的完善,低碳文化将对产品市场和能源市场产生更加深远的影响。通过席卷欧洲的“慢城运动”,不难发现,将基于文化创新的低碳理念融入到居民生活和城市建设当中,为欧盟的低碳发展扩充了更加丰富的内容。

  1.英国

  英国运用限制和激励两种手段促进温室气体减排。英国于2008年通过了《气候变化法案》,以法律形式明确中长期减排目标。随后,气候委员会为英国设定了具体的低碳发展路线图:2008年-2030年,年均温室气体排放量降低3.2%;2030年-2050年,年均排放降低4.7%。英国确定低碳电力是低碳发展的核心。从2008年到2030年,电力的排放强度从超过50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降低到50克二氧化碳/千瓦时。

  2.法国

  法国颁布《控制温室效应国家计划》。法国于2000年颁布《控制温室效应国家计划》,明确了减排措施选取和制定原则:(1)确保先前制定的减排措施得到有效落实;(2)利用经济手段来调节和控制温室气体排放。计划提出了三类不同的减排措施,并明确了措施的适用范围。第一类减排措施包括资助、法规、标准、标记、培训和信息宣传,适用领域是工业、交通、建筑、农林、废物处置和利用、能源、制冷剂等行业。第二类减排措施是指利用经济手段(以生态税为核心,增值税优惠、绿色证书制度等)来限制排放,适用领域是农林、能源及高能耗行业。第三类减排措施包括城市空间发展控制,发展城市公共交通和基础交通设施,增强建筑物节能效果和发展清洁能源。

  3.德国

  德国实施能源转型战略。早在1987年,德国政府就成立了首个应对气候变化的机构——大气层预防性保护委员会。德国积极发展清洁能源和可再生能源,于2010年9月和2011年8月分别提出“能源概念”和“加速能源转型决定”,形成了完整的“能源转型战略”和路线图。与1990年相比,2030年温室气体排放降低55%,至2050年温室气体的排放至少降低80%。德国在建筑节能方面走在欧洲各国前列。2002年发布了新的《建筑节能条例》,对建筑保温、供热、热水供应和通风等设备技术的设计和施工提出了具体要求。

  四、中国低碳经济发展对策

  碳交易市场全称是碳排放权交易市场,指将碳排放的权利作为一种资产标的,来进行公开交易的市场。

  首先,政府确定整体减排目标,采取配额制度,先在一级市场将初始碳排放权分配给纳入交易体系的企业,企业可以在二级市场自由交易这些碳排放权。其次,受到经济激励、减排成本相对较低的企业会率先进行减排,并将多余的碳排放权卖给减排成本相对较高的企业并获取额外收益。减排成本较高的企业则通过购买碳排放权来降低碳排放达标成本。

  从2011年10月以来,在北京、天津、上海、重庆、湖北、广东、深圳等地开展了碳排放权交易地方试点工作积累经验。2021年7月15日,全国碳交易市场正式上线交易。

  全国碳市场建设采用“双城”模式,即:上海负责交易系统建设,湖北武汉负责登记结算系统建设。

  电力行业是碳排放交易市场的先行军,首批纳入发电行业重点排放单位共计2225家,约占全国碳排放总量的40%,首个履约周期截至2021年12月31日。未来,建材、有色、钢铁、石化、化工、造纸、航空等高排放行业将有望纳入。根据相关规定,个人投资者暂时还不能参与全国碳交易市场。

  广东省低碳发展基金结构图(来源:广东碳排放交易试点分析报告)

  欧盟各成员国出现峰值的时间横跨20年,主要原因是欧盟各成员国自然资源禀赋和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呈现较大差异性。与欧盟相似,我国地域辽阔,自然资源和人力资源在空间上分布极不均匀,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和社会发展方式都呈现较大的差异性,由此导致不同地区的经济发展、城镇化水平、能源消耗和碳排放的区域存在差异性。因此,?在国家整体碳排放达峰目标要求下,各省市应根据经济发展水平、能源结构和产业结构特征,因地制宜,制定碳排放达峰目标时间和任务。

  一是加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法规政策标准体系。制定低碳发展整体战略,并与全面深化改革部署和经济社会发展战略之间建立紧密联系。加快应对气候变化立法,在2030年前将二氧化碳排放管控纳入法律,在国家层面制定总体的时间表、路线图。建立温室气体减控排目标分配与责任体系,不断完善排放清单、统计制度和排放标准等。

  制定并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计划》,尽快启动碳排放峰值管理进程,从排放量增速、峰值幅度和达到峰值后减排路径等方面,形成峰值管理框架,构建倒逼机制,切实争取尽早排放达峰。明确近期、中期、长期的战略路径选择。近期的战略重点是提高制造业能源效率,提升能源结构低碳化程度;中期的目标则是逐步实现交通和建筑领域的低碳转型,构建低碳产业主导的产业体系,建设低碳城市、低碳园区与社区;长期目标则是追求经济发展与碳排放脱钩,摆脱对化石能源的依赖,普及低碳生活方式和消费方式,建设低碳社会。

  二是借鉴国际经验,健全我国碳市场机制。充分借鉴欧盟在碳排放交易市场运行过程中的管理经验,加快建设全国性碳排放交易市场,完善碳定价制度,加快建立起完善的总量设定与配额分配的方法体系,兼顾区域差异和行业差异。在配套管理方面,进一步完善碳交易注册登记制度、碳交易平台建设、碳交易标准制度等。重视碳市场覆盖范围外的部门减排目标设定、减排目标责任制、能源效率政策等的协调。

  三是促进可再生能源和低碳技术推广应用。构建完整的低碳技术体系,加强低碳技术研发、示范和推广应用。分行业梳理低碳技术、碳捕捉技术、碳封存和二氧化碳再利用技术。在重工业领域,利用电气化、氢能、碳捕集与封存及生物质能源来逐步实现钢铁、水泥等重工业领域的完全脱碳。在能源供应方面,深入研究推动天然气,包括大水电在内的可再生能源和核能的发展与应用,使之尽量满足新增能源需求,进而逐步取代煤炭。在能源消费方面,继续加强提高能源效率和节能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四是推进低碳文化创新,引导低碳生活方式。将低碳文化作为我国低碳发展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重视低碳文化创新。尝试将传统文化同低碳文化相互融合进行文化创新,提升民众对低碳发展理念的认识,引导民众形成低碳生活方式。通过“全国低碳日”等宣传活动,加强低碳消费价值观的培养和引导。开展企业二氧化碳减排“创先锋”活动,激励先进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带动形成低碳发展的社会氛围。

  低碳排放宣传图(来源:中国环境网)

  五、全国碳交易正式开启

  根据国家统一部署,全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交易中心落户上海,碳配额登记系统设在武汉,两者共同承担全国碳交易体系的支柱作用。北京承建的全国温室气体自愿减排管理和交易中心,则是对全国碳市场的重要补充。

  中国建立统一的碳市场,不仅仅是为了“碳中和”,同时也能够应对未来的国际贸易格局变化。

  全国碳交易启动仪式现场(图片来源:每日经济新闻记者 陈晴 摄)

  据新浪财经披露,7月16日9点30分,首笔全国碳交易已经撮合成功,价格为每吨52.78元,总共成交16万吨,交易额为790万元。

  至9时40分许,记者了解到,全国碳交易挂牌协议交易已经累计成交了45万吨,成交额达到了2200多万元。随着新交易的不断达成,成交量和成交价都在不断刷新,最新价相较于开盘价已经上涨超8%,成交量也在不断放大。

  碳排放交易就是将环境“成本化”,借助市场力量将“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利”转化为一种有偿使用的生产要素,并作为商品在市场上交易。

  比如,交易前,会由政府先确定当地减排总量,然后再将排放权以配额的方式发放给企业等市场主体。例如某用能单位,每年的那碳排放配额为1万吨,如果单位进行技术改造,减少污染排放,每年碳排放量只有8千吨,那么多余的2千吨,就可以出售,而其他用能单位因为扩大生产需要,原定的碳排放限额不够用,则可以进行购买。此一来,虽然是有买有卖,但排放总量仍被控制在降低后的指标范围之内。

  7月14日上午的国务院政策例行吹风会上,生态环境部副部长赵英民透露,首批被纳入全国碳交易体系的2200多家均为发电行业企业。根据测算,上述企业二氧化碳排放总量超过40亿吨/年,这也意味着中国的碳市场一经启动就将成为全球覆盖温室气体排放量规模最大的碳市场。

  除电力行业外,“十四五”期间,将逐步纳入石化、化工、建材、钢铁、有色、造纸、和民航等其他数个高耗能行业。

  据首创证券预计,2021年我国碳交易市场成交量或将达到2.5亿吨,为2020年各试点交易所交易总量的3倍,成交金额将达60亿元。

  据媒体报道,在碳排放交易量上,我国目前碳排放总量超过100亿吨/年,以2025年纳入碳交易市场比重30%-40%测算,未来中国碳排放配额交易市场规模将在30亿吨以上,与欧盟总排放量水平相当。

  在碳排放交易额上,基于中国碳论坛及ICF国际咨询公司共同发布的《2020中国碳价调查》的研究结果,2025年全国碳排放交易体系内碳价预计将稳定上升至71元/吨,全国碳排放权配额交易市场市值总规模将达到2840亿元。

  按照目前设计规模预测,全国碳市场市值可能达到1500亿元左右,如若考虑到碳期货等衍生品交易额,规模可达6000亿元左右。

  中国建设碳交易体系将在全社会范围内形成给碳排放定价的信号,为整个社会的低碳转型奠定坚实基础,以实现中国政府对国际社会作出的“力争2030年前碳达峰、2060年实现碳中和”的承诺。

  在全国碳市场之前,包括北京、广东、湖北、重庆等省市已经进行了试点,积累了宝贵的经验,但这些地方性市场规模小、交易不活跃、碳价差异巨大,全国统一碳市场的建立有望大幅扩充碳市场的规模,提升定价的有效性。

  全国试点碳交易额概况(来源:Wind、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

  据华宝证券研究创新部人士分析:从价格上看,当前,全球碳排放价格处于上升趋势,各碳市场的碳价差别较大。据华宝证券,欧盟碳市场碳价最高,中国试点碳交易市场价格最低。

  华宝证券称,我国试点碳价历史最高点为122.97元/吨(深圳),最低点为1元/吨(重庆);欧盟EUA碳配额现货碳价历史最高点为47.91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380元/吨),最低点为2.68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22元/吨)。截至4月29日,我国碳试点碳价为5.53-42.02元/吨之间(其中深圳碳市场碳价最低,为6.44元/吨,北京最高,为47.6元/吨),而同一天,欧盟EUA碳配额现货结算价为47.91欧元/吨(折合人民币约380元/吨),为我国碳试点碳价的9-68倍。

  六、碳交易概念股

  碳中和作为我国未来40年重要的发展战略,将对我国社会经济结构产生重大的影响。中信建投证券表示,碳中和下建议关注三条投资主线:第一,电力能源将迎来深度脱碳,风光发电将成为主要能源。光伏、风电和储能产业将极大受益。,非电力部门更加清洁化+电力化。新能车和装配式建筑等行业也存在着持续发展机会。第三,碳排放端深度绿化。以生物降解塑料为代表环保产业会得到显著的发展。

  为实现碳中和目标,预计在节能、电气化加速、清洁能源替代以及碳汇集技术发展四个最主要的碳减排举措方面,后期相关政策的力度相较之前均会有进一步的加强。碳减排四大措施为:1.加大清洁能源结构占比;2.加速各部门电气化进程;3.减少非必要的能源消费量(包括工业节能、建筑节能等);4.使用碳汇集或移除技术。电力供给端,我国需要改变目前以化石能源燃烧为主的发电结构,提升光伏/风能/生物质能等清洁能源发电的占比;电力需求端,则需要加速利用零碳电源实现电气化,并加速新能源车领域的快速发展。在节能方面,我国可以通过推广绿色建材、限制高耗能行业碳排放等措施得以实现。此外,后期碳捕获、利用和封存技术(CCUS)的产业化应用同样也是各政府应重点关注的领域。

  我国去碳减排举措(来源中国环保网)

  安信证券表示,碳中和目标利好四大主线:

  1.清洁能源:光伏、风电、储能、生物质能、新能源车、智能电网等;

  2.新能源上游原材料:铜、硅、新能源金属(锂、镍、钴)等;

  3.碳中和目标推动下类供改:煤及煤化工、钢铁、水泥等板块龙头;

  4.节能环保需求:环境监测、新能源环卫装备、可降解塑料、节能系统、绿色建材等。

  碳交易龙头概念股(来源:选股宝)

  (本文数据来自Wind资讯、新浪财经、华宝证券、中国环保网、选股宝等)

  (本文图片已标明出处,如有侵权,请联系作者删除)

       (来源:资鲸网 作者:世纪浪人)


资鲸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投资分析师
致力于培养并认证新时期股权投资菁英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