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股权激励研究报告

来源:知顿  时间:03-24
华扬资本为解决企业管理人员寻求靠谱股权激励研究报告难的需求,特协调股权激励团队潜心研究,并进行全面梳理,隆重推出《2020年股权激励研究报告》。

不拿数据摆事实讲道理都是耍流氓!大数据时代更是如此!作为企业管理者/创业者,无论初涉还是深耕股权激励领域,都需要对这个领域有全面的,详细的了解。只有这样,才能更加明确的知道该领域的发展现状,以及它的未来走势,并作出正确的股权激励决策,设计出最合适的股权激励方案。

 

但是市场上的报告杂乱且参差不齐,不然动辄上千报价,华扬资本为解决企业管理人员寻求靠谱股权激励研究报告难的需求,特协调股权激励团队潜心研究,并进行全面梳理,隆重推出《2020年股权激励研究报告》。旨在总结发现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特点与趋势,并对拟上市公司及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关注的问题以及典型案例进行分析和拆解,在为企业解决实施股权激励过程中遇到的痛点、难点提供更多有益参考。




 

华扬观点: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实施难点



公司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非绝对的正相关,导致激励效果充满不确定性。无论采用何种激励工具,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效果与股价的增长紧密相关。但目前我国 A 股市场还是一个弱式有效市场,股票的价格还不能客观反映公司经营者的经营业绩,会受到类似大盘走势、流通盘大小、资金面甚至是炒作等市场变量的影响。


所以很有可能出现员工努力、公司业绩完成良好、但股价下跌的情形,导致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并不能真正激励到员工。公司业绩表现与股价走势非绝对的正相关,导致了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效果充满了不确定性。这是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普遍存在、且短期内难以克服的难点。

 

政策规定太死,缺少动态调整空间,方案设计形式上的合规重于实质上的激励。上市公司作为公众公司,有大量的中小投资者股东,股权激励的实施势必涉及其权益的调整,故证监会、交易所通过《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管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对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作了明确的规定,如激励模式、激励对象、定价规则、数量分配等等,避免股权激励的实施侵害到其他股东的合法权益。


但是规定太死,就导致了上市公司设计股权激励方案时,优先考虑的是形式上的合规,而忽略了实质上的激励。比如华扬资本一直倡导的动态优化理念,激励对象、股权数量、授予价格都是可以根据公司业绩达成、个人目标完成情况进行动态调整的,但这一思想在上市公司很难得到落地——任何的调整都涉及到是否合规、以及合规之下的调整程序和信息披露问题。因此,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与非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相比,真正意义上对激励对象工作表现和工作结果的拉动是有所不及的。

 

华扬资本呼吁,政策制定者应更加关注上市公司股权激励的“激励”本质,不能以防止侵害中小股东利益为名,采用“一刀切”的方式,从形式上对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作出过多限制。





2020年A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回顾



2020年A股上市公司中共有392家企业发布了481份股权激励方案,同比增长31%,创历史新高!从企业属性来看,民营企业仍是主力军,但国有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员工持股的信心加强,2020年A股市场共有56家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发布了股权激励计划。


 

从公告的板块看,创业板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最多,为162份,占2020年度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33.68%;其次最多的为主板(上交所主板和深交所主板)合计公告数量为155份,占2020年度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32.23%;紧随其后的为中小板和科创板,其中科创板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64份,占2020年度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13.31%。



自华扬资本2017年开始制作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报告以来,创业板企业已连续4年保持股权激励数量之最,由此可见,高速发展的企业对于股权激励的需求之旺盛;科创板全年IPO数量达145家,较2020年增长107.1%,同时2020年科创板公告的股权激励方案数量较2019年激增132.5%,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电子计算机等新兴技术领域企业,对于人才激励的需求相比传统企业更高,相信随着步入科创板的企业数量的增多,未来将会有更多的科创板企业采用股权激励以健全机制、提升发展。



2020年,公告股权激励的A股上市公司中,民营企业299家,占总数的76.28%;国有企业为56家,占总数的14.29%;外资企业(含中外合资经营企业)为37家,占总数的9.44%。


从统计结果看,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家数明显少于民营企业,华扬资本分析原因可能有:①国有企业所有制的特殊性,实施股权激励受到证监会与国资委的双重监管,审批流程较长,程序相对复杂很多,在业绩方面要求更加苛刻;②国有企业实施股权激励对于高管持股收益有明确限制,高管推进动力不足。



虽然国有企业股权激励实施数量严重滞后,但在国企改革不断深化的大背景下,国有控股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数量也呈现了稳定增长。自2010年至2020年,国有上市公司股权激励公告数量从5个增长至65个。2020年之所以众多国有上市公司愿意实施股权激励,华扬资本分析主要原因如下:


(1)政策推动,国企改革进一步深化。2020年国家针对国有企业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指导国有企业深化改革;2020年出台《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指明了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主要原则,也明确了未来国有企业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工作重点等等,对国有企业改革的原则、思路、程序等等做出具体规定,自《国企改革三年行动方案(2020-2022年)》出炉至今,各地国企正密集落实三年行动;2020年4月国资委发布《中央企业控股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工作指引》意味着央企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计划的机制完善。预计2021年将迎来国企改革的“大年”。


(2)混改成功样本起到了示范作用。2018年8月,《国企改革“双百行动”工作方案》发布实施以来,选取百余户中央企业子企业和百余户地方国有骨干企业,其中就包含了一些A股上市公司,深入推进综合性改革,充分发挥了示范突破带动作用;同时以深圳、广州为首的地区性国有企业积极响应国家政策,就华扬资本接触的就有广药集团、广汽集团等,切实进行改革,遵循“应改尽改、能混尽混”原则,形成示范效应。




拟上市企业股权激励重点关注问题及案例分析



点关注问题一:实施的时间选择问题


对于计划IPO的企业,股权激励实施的时间是要提前进行整体规划的,需要做好员工股权激励,后续的战略投资者引进(A轮、B轮.....)的时间计划,股权激励不是什么时间想做就可以做的, 否则,容易触发申报前引入新股东的相关规定,引发突击入股的问题,增加审核问询的麻烦;也要考虑股份支付成本对发行市值的影响。我们建议,在报告期的第二年基本上完成所有的股权激励比较好。


重点关注问题二:激励模式选择问题


在新规之下,创业板新增上市前授予、上市后行权的模式,但该种模式对于上市后行权的股份锁定期为36个月,未必是一个很好的选择。采用虚拟股模式,仍然有“存在不明晰的股权”之嫌,所以,要综合考虑企业和员工的实际情况,比如历史上的股权激励(典型如虚拟股、事业部持股等)、人力资本构成、员工出资能力、企业战略规划等等,量身设计适合的股权激励模式,这需要建立在全面的调研与缜密的论证基础之上。


重点关注问题三:定人定量问题


上市前的股权激励,意味着财富暴涨的机会,对企业内的所有员工来说,都有期待,都希望能分得蛋糕。“不患寡而患不均”,因此,对拟上市企业而言,一定要做好人员甄选和数量分配,要建立明确的甄选标准和分配规则/模型,通过明确的规则去定人、定量,同时做好共识凝聚、心理引导工作以及预留上市后持续激励的口子,避免由于分配的不平衡,造成员工的不满意和人员流失,甚至出现员工举报行为,进而影响上市。


重点关注问题四:定价与股份支付问题


股份支付一直以来是监管审核问询的重要关注点。拟上市公司实施股权激励,都会要求做股份支付处理,会削弱企业利润。定价太高,员工不一定买得起,也会降低激励效果;定价太低,带来的股份支付成本企业不一定可以承受。股份支付问题,要与上市申报的时间规划、股权激励实施的时间、股权激励价格、战略投资者引进的时间等综合起来考虑。

…………




国有企业员工持股重点关注问题及案例分析



近几年随着国企改革的进一步深化,国企混改和员工持股在全国各地全面提速。作为改革开放前沿的深圳就制定了国企混改目标:应改尽改、能混尽混。


我们根据多种信息判断,国有企业实施员工持股在未来很长时间内将会是一种常态。但是在现有的政策框架下,国企员工持股,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要想做好,是难上加难!国企员工持股到底应该怎么搞?难在哪里?存在哪些共性的问题?华扬资本总结了国企员工持股的一些实操经验,梳理了其中的四个重点关注问题,与大家进行分享交流,也欢迎更多关注国企混改和员工持股的朋友们与我们一起探讨! 


重点关注问题一:预留股份问题


根据《关于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试点的意见》(国资发改革[2016]133号)(以下简称“133号文”)规定,国有控股混合所有制企业开展员工持股可采取适当方式预留部分股权,用于新引进人才,因此从政策上看,设置股份预留是完全可行的。但在实践中,因为企业发展和人员结构均有较大的不确定性,存在很多不好处理的地方:


1、预留股份的持有人是谁?由某个员工持有,还是指定团队持有,或者其他方式;如果团队持有又是怎么样的持有形式?


2、预留股份对应的出资要不要缴纳?谁缴纳?在什么时间缴纳?


3、预留股份在未授出之前,如果有分红的收益,收益又如何处理?如果未来授出时是转让方式,价格怎么定?转让收益归谁?产生的税负又归谁?


4、预留股份对企业IPO是否造成障碍?是否形成代持?


5、预留股份如果最终没有授出,怎么处理?回购注销还是转授他人?前者钱从哪里来?后者他人不接受怎么办?


既然预留这么麻烦,是不是不预留会更好。不预留又带来新的问题,企业发展是动态的,对优秀人才的需求也是不断变化的,如果没有预留,就是一步到位把子弹打光。在未来内部有新成长起来的员工、从外部引入优秀人才时,如果要继续实施股权激励,需要重新走流程报批,会付出较大的时间和精力的成本。

………… 

因研究报告长达几十页,公众号发布篇幅有限,如需要《2020年股权激励研究报告》(完整版)可通过以下方式获取:


1、付费购买——识别二维码付费88元直接购买



2、免费获取——添加股哥微信转发海报获取


长按识别,免费获取↓↓





MORE | 精品课程

第53期《股权激励方案设计实战班》开课时间

2021年4月17~18日


MORE | 课程咨询

股哥:13556826075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