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过面对疫情,餐饮企业也并不是没有应对之策,很多餐饮企业将线下堂食产品做成速食产品搬到电商平台,从而拓宽销路,消费者网上购买速食产品通过简单蒸、煮等即可食用,方便、高效。“京东生鲜数据显示,受疫情的影响,海底捞线上商城销售额从1月20日开始上涨,春节期间成交额比上月同期增长超过2倍。海底捞线下门店自1月26日起开始关闭,销售方向全面向线上转移。”2月3日开始股市反弹,海底捞大涨6.28%。
对面疫情,海底捞及时掉头,转换产品,虽然海底捞整体规模很大,是国内唯一一家年营收破百亿的餐饮企业,但凭借系统化、标准化的管理,面对疫情依然可以“不慌”,今天小编就带大家解析下,海底捞的神仙服务秘密,它是如何做激励的?
中式餐饮行业本身就是一个准入门槛很低的行业,但也存在很多问题,特别是在寻求扩张,持续发展的路上并不顺畅。曾经餐饮行业的排头兵,如味千拉面、翠华控股、小南国等也只是经历短暂的红火期,要想持续快速发展,必须要解决如下行业痛点:1、标准化难;2、供应链低效;3、新店管理混乱与员工流失率高;4、不易塑造强品牌力;5、持续发展资金需求庞大。在中式餐饮的细分行业中,火锅行业是最容易标准化的,因为不需要特别依赖厨师,而且一般都会通过自建供应链来快速解决标准化问题,而发展强大的供应链体系需要强大的资金支持,因此很多餐饮企业都想谋求上市,如最近A股上市的同庆楼,当然餐饮行业上市地最多的地方还是香港,比如海底捞,九毛九等,上市不仅解决了餐饮企业资金问题,还对企业品牌有很广的宣传效应。因此对于餐饮行业标准化难,供应链低效,品牌力,资金需求都是可以在不同的阶段可以解决的,但餐饮行业真正能走多远,小编认为主要还是企业的内部管理和文化,因此需要重点解决管理和文化问题,当然这两个是息息相关的。管理问题中,最核心的就是员工流动性高,企业人员留不住,把这个解决好了,企业发展才会长久,我们来看海底捞是如何解决的?
1、从2004年之前,海底捞规模还比较的小,受创始人张勇的影响,海底捞是一个“大家庭”,张勇是一位恩威并施的“大家长”,用亲情激发员工的激情,让其发自肺腑地为海底捞工作,这种管理体系虽然非常人性化,但无法适应海底捞日益扩大的规模需要。
2、管理体系设置“董事会—总经理—办公会—大区—小区“组织结构,该体系虽然解决了扩张过程中的流程分工的问题,但由于组织臃肿,上下层沟通成本高,效率低下。
3、2011年海底捞集团开始扁平化,组织结构精简到“总部—教练—餐厅”,下放更多的经营自主权给餐厅,同时引入“计件工资”和“末位淘汰”,充分调动了门店和员工的积极性;但“末位淘汰制”同时也带来了相邻门店间的竞争、内耗加剧。
4、2016年海底捞集团再次调整组织结构,就是目前的“总部、教练、抱团小组及餐厅”,引入抱团小组这一组织,即一个区域内相邻各门店组成一个抱团小组组成利益共同体,互相提供支持及共享信息和资源;解决了相邻门店间因“末位淘汰制”所带来的恶性竞争问题。同时激励体系引入“师徒制”,海底捞集团实现自下而上的裂变式增长。
海底捞近几年新开店速度
海底捞组织结构
数据来源:海底捞招股书
海底捞之所以有如此强劲的门店复制能力,首先离不开海底捞优秀的管理能力,同时更重要的是其师徒制下人才培养充足+产业链打通标准化开店流程,使得门店数量可不断裂变增多。
1、“师徒制“解决门店店长后备人选。”师徒制“的核心在于解决餐饮行业中常见的店长“不愿带”情况,对现有店长的薪酬机制进行改革,使其业绩直接与自己带出来的徒弟门店挂钩,而且带的徒弟越多,师傅的奖金也越丰厚充分激发店长带徒弟的动力。同时对店长后备人选进行内部培训,学习公司产业链,门店管理等知识,同时不断的在不同岗位上进行实践,这样训练出来的人才,必定经验丰富,能力强,从而解决了海底捞在快速扩张过程中所需的人才问题。
数据来源:海底捞招股书
2、薪酬架构激励性强,支撑门店快速扩张。公司的普通员工采取计件工资制度,员工的个人薪酬与劳动数量、质量直接挂钩,完全按照其劳动所得获得相应回报。店长薪酬,为了鼓励其为公司培养更多有才能的后备店长,店长的薪酬除了与其餐厅的盈利挂钩,还可额外享受其徒弟、徒孙餐厅利润的百分比作为分成,使店长自身具备极强的意愿去培训人才,并与公司一同致力于门店质量的把控及快速扩张,使公司可以实现自下而上的裂变式增长。
师徒制分红机制
数据来源:海底捞招股书
资料来源:海底捞招股书,券商研报等公开资料
登录 后即可参与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