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中概股尚能饭否?从结果看,现实很骨感。
今年一季度,共有20家中国企业在美国上市,较去年同期的6家增长了233%;总融资金额为43.7亿美元,较去年同期的3.7亿美元增长1081%。但是从7月份后,中概股赴美IPO的速度戛然而止。从7月16日脑再生上市后,直到11月1日,联拓生物上市,中间间隔了近4个月时间。而从11月至发稿,也未有其他项目上市。
除了上市节奏停滞,中概股上市后的表现也不尽如人意。融资中国统计,在已经上市的39家中概股项目中,唯有华迪国际、聚好商城、BOSS直聘、脑再生4家上市至今涨幅为正。其余35家企业,上市至今股价均下跌。
过去一年,中概股经历了冰火两重天的考验。很显然,逃过了瑞幸造假,却没躲过信息安全的大考。
01
看数量
Dealogic的数据显示,在距离年底还有几周之际,2021年美国IPO总规模已经超过3000亿美元,创下纪录新高,是去年1680亿美元规模的近两倍。
根据纳斯达克的数据,截至11月30日,今年美股IPO已达970个,是去年全年总量的两倍,创下过去21年来新高,而SPAC(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发行是美股IPO狂潮的最大推力。
3年内上市企业数量 融资中国制图
过去一年,赴美上市的中概股共39家。相比于2020年,赴美IPO的中概股数量增加5家。
数据显示,2020年全年,共计34家中概股在美股市场上市,2019年中概股数量为32家。2020年全年,中国企业在境外IPO募资额总计达3762.16亿人民币,美股市场募资额为844.71亿人民币(以2020年平均汇率计算)。
02
看行业
从39家项目所处的赛道看,10家为软件与服务企业,7家为医疗健康企业,6家为零售企业。
软件与服务领域上市的中概股包括库客音乐、师董会、容联易通、涂鸦智能、知乎、图森未来、讯鸟软件、BOSS直聘、满帮集团、滴滴出行;
医疗健康领域上市的中概股包括联拓生物、脑再生、大自然药业、康乃德、天演药业、祁连国际、亘喜生物;
零售业领域上市的中概股包括叮咚买菜、每日优鲜、万物新生、九紫新能、洋葱、聚好商城。
对比2020年,去年,在美股上市的中概股主要来自非日常生活消费品、信息技术及医疗保健等领域。其中,非日常生活消费企业最青睐赴美上市,一共有12家,占比达35%。信息技术行业位列第二,一共有7家企业,占比达21%,医疗保健行业位列第三,占比15%。来自房地产、工业及日常消费品的中国企业的赴美上市热情最低,占比均为3%。
整体看,医疗健康项目仍然是赴美IPO的主要力量。
03
看上市至今涨跌幅
39家中概股企业,只有3家上市后涨幅为正,分别为BOSS直聘、聚好商城、华迪国际,涨幅分别为106.21%、112.86%、244.63%。
其中,BOSS直聘为招聘平台;华迪国际为钢管生产商;聚好商城为隆力奇旗下的线上销售平台。
2021年,中概股涨幅前三 融资中国制图
在36家下跌企业中,跌幅最高的分别为怪兽充电、水滴公司、掌门教育。跌幅分别为-82.59%、-88.50%、-89.57%。
其中,怪兽充电为共享充电宝企业;水滴公司主要业务为互联网保险;掌门教育为K12在线教育企业。
2021年,中概股跌幅前三 融资中国制图
04
看最新价格
从上市价格看,39家中概股中,发行价格最高的图森未来,每股价格为40美元,其次为涂鸦智能,发行价格为21美元,再次为每股发行价格为19美元的亘喜生物、天演药业、BOSS直聘、满帮集团。
2021年,中概股最新价格后三 融资中国制图
而按照最新价格看,排名已经发生不小的变化。截至12月初,39家中概股当前价格最高的为BOSS直聘,价格为39.18美元、其次为图森未来,价格为35.50美元,再次为华迪国际,价格为27.57美元。
2021年,中概股最新价格前三 融资中国制图
目前,价格最低的为宝盛科技,最新价格为1.08美元,其发行价为5美元。此外,讯鸟软件最新价格为1.28美元,发行价格为4美元;怪兽充电最新价格为1.48美元,发行价格为8.5美元。
05
看中概股背后的VC/PE
在中概股背后,VCPE机构不少,融资中国统计了3家中概股背后的投资人,以飨读者。
BOSS直聘
数据来源:天眼查
从2014年开始,BOSS直聘累计进行了8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顺为资本、策源创投、华映资本、高榕资本、和玉资本、今日资本、腾讯投资、红杉中国、老虎环球基金、华兴新经济基金、纪源资本等。
图森未来
图森未来的融资历程同样精彩,投资方包括英伟达、新浪微博基金这样的产业资本,还有治平资本、鼎晖百孚这样的财务投资人。
怪兽充电
虽然怪兽充电最新价格位列后三之一,但从融资历程看,怪兽充电的投资方一张A4纸都放不下。
2017年前后,正式共享经济最兴盛之时,在共享单车为代表的赛道融资火热后,共享充电宝也应运而生,当时,业内有一批人并不看好这个新兴赛道,王思聪更曾直言,如果共享充电宝能火,他就吃翔。但没想到的是,如今共享单车赛道凋零,充电宝反而是成了坚持到今天的“遗腹子”。
2017年,怪兽充电完成了3轮融资,投资方包括高瓴资本、顺为、小米、清流、蓝驰等机构。在2018年短暂的停歇后,2019年至今,包括软银亚洲、高盛中国、阿里巴巴为首的投资方纷纷入局。
虽然目前怪兽充电股价低迷,但是,早期入局的投资方或仍可赚的盆满钵满。
06
看上市节奏
过去一年,中概股的上市节奏较为特殊。
根据WIND数据显示,自1月8日,亘喜生物美股上市,成为开年第一家后,到7月16日,每个月都有3-9家中概股上市。但自从7月16日脑再生完成IPO后,4个月时间中概股都静悄悄。直到今年11月1日,联拓生物的上市,才打破了中概股暂缓上市的局面。
具体看上市节奏,经融资中国不完全统计,1月-7月,每月上市数量为7、5、7、4、4、9、2家中概股完成上市。11月至12月初,仅1家完成上市。
四五个月的停顿背后,皆与中概股所处的政策环境有关。
07
看政策影响
2020年5月21日,美国参议院通过《外国公司问责法》,该法案规定任何一家外国公司连续三年未能遵守美国上市公司会计监督委员会的审计要求,将禁止该公司的证券在美国证券交易所上市;该年12月,美国众议院也予以通过。
今年12月2日,美国证监会通过修正案,最终确定了该方案执行的相关规则。
也就是说,美国证监会要对中概股财报的审计机构进行检查,对中概股的会计底稿进行审查,对不符合要求的进行退市处理。
然而,在这方面,中国法规也有要求。
据《证券法》第一百七十七条规定,境外证券监督管理机构不得在境内直接进行调查取证等活动,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擅自向境外提供与证券业务活动有关的文件和资料。
7月16日后,为何中概股突然走入寂静岭,还要从6月29日,DIDI赴美上市说起。7月6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关于依法从严打击证券违法活动的意见》中,就明确提出将加强中概股监管。
7月10日,网信办又发布了规定:掌握超过100万用户个人信息的运营者赴国外上市,必须向网络安全审查办公室申报网络安全审查。
7月28日,哈罗出行撤回了赴美IPO的申请,天鹅到家、Keep、喜马拉雅、小红书等公司均取消或暂停了上市计划。赴美IPO的热度骤降。
除了对信息安全的把控,美国资本市场对于中概股的态度也更为严格。美国证监会主席加里·詹斯勒(Gary Gensler)在一份声明中还表示:机构必须确保寻求赴美上市的中国企业,需要在“获得中国政府许可”的前提下,才能在美申请上市。同时按照法律要求,美国监管机构可以在3年内对这些企业的审计记录进行审查。
加里·詹斯勒还公开称:中国很多在美上市的公司,实际是中国公司在境外设立的一家空壳机构,由这些空壳公司在美国发行股票,并向投资者募资。
因为这些公司实体还在中国运营和发展,美国的投资者并不持有那些业绩良好但实际主体仍然中国本土运营的公司股票,而他们持有的股票仅仅是这家中国公司在海外设立的空壳公司(或者是影子公司)的股票。
08
看回港IPO项目
考虑到市场风向和政策问题,从去年开始,不少项目开始回港二次上市。今年,包括百度、微博、B站等项目,纷纷到港股二次上市。
今年3月,百度正式在香港挂牌交易,业内期待已久的百度在港二次上市终于尘埃落定。紧随其后的,将是另一科技企业哔哩哔哩(B站)。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对记者表示,以百度、B站为代表的科技巨头相继以二次上市的方式回归国内资本市场,被看作中概股回归的又一信号,极可能再次掀起一波中概股回流的浪潮。目前看,回流的中概股更青睐于港股市场,这与香港市场更为灵活和宽松的市场环境,以及港交所近年的一系列改革举措有关,届时,香港市场将增添更多活力。
携程集团、汽车之家、和黄医药、微博也紧随其后,纷纷回到港股。
12月8日,微博低调回港敲钟,不料遭冷遇。首先是打新环节,微博之前拟定的价格为388港元/股,经过3天的募集,其每股发售价为272.80港元,较最高价减少29.7%。
来到回港上市首日,微博开盘破发,跌6.09%,报256.2港元/股。截至当日收盘,微博股价未改颓势,报252港元,市值613.10亿港元(约合78.63亿美元)。
再看美股表现,2018年,微博市值到达巅峰的300亿美元,一度超过推特,如今其美股市值仅为74.78亿美元,相较高点跌去四分之三。
09
看未来趋势
有业内人士认为,从目前的趋势来看,国家对中概股的监管收紧,给近期互联网企业赴美IPO热潮“泼了冷水”,未来中国互联网及科技型企业的境外上市或更多转向港股。
中信证券曾表示,未来三年,香港市场还将迎来40家左右龙头中概股的集中回归。中概股的回归潮,似乎预示着赴美上市,已经不是第一佳选。
有投行人士表示,手头上所有赴美挂牌的中资企业IPO均暂停,约有三分一计划转到香港挂牌,当然还要看盈利是否符合香港上市条例、有否取得足够营业牌照、以及是否有足够的业绩纪录等。
2021年,中概股数量并未降低,但今年,极可能是一个分水岭。在曲线达到顶峰时,明年中概股的数量或将大规模下降。
而这也意味着,美元基金在选择项目时,也将更加偏向于符合港股上市规则的企业。至于VC/PE们手上的案子,少部分到港股上市,还有一部分,可能短期内无法IPO退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