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价球鞋事件中,得物在扮演哪种身份?

来源:Alter聊科技  时间:10-08 智库
当人们不再探寻球鞋背后的设计与故事,当溢价的高低成为衡量一款球鞋好坏的标准,鞋子究竟是球鞋文化爱好者的“信仰”,还是资本家制造的货币符号?

  “资本害怕没有利润和利润太少,就像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得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

  当下的市场环境中存在着一种乱象,人人都想用一块钱讲出两块钱的故事卖三块钱,逐利者的癫狂在17世纪中期的“郁金香事件”中就已初见端倪,投机商囤货制造量少价高的假象,不断推高的价格吸引逐利者跟随进入,人们购买郁金香不再是为了其内在的价值或观赏之用,而是期待郁金香的价格无限推高,疯狂造就成了一场“击鼓传花”的游戏,当鼓声停下之时,虚假的价格泡沫也将一同崩溃,人类历史上第一次有记载的金融泡沫危机就此诞生。

  现如今,人们炒买盲盒,炒买潮玩,炒买球鞋,炒红了眼的逐利者们了解这个灰色市场里的一切,却又故意忽略所谓的限量不过只是品牌方营造的一场饥饿营销的事实。当一双成本不过百元的球鞋被炒至五位数天价时,人们是否还记得自己购买球鞋的初衷?

  当人们不再探寻球鞋背后的设计与故事,当溢价的高低成为衡量一款球鞋好坏的标准,鞋子究竟是球鞋文化爱好者的“信仰”,还是资本家制造的货币符号?

  天价球鞋从何而来?

  2021年9月21日晚间,得物APP官方微博发布关于“AJ1闪电倒钩三方联名款”价格波动说明,其中主要说明 fragment design × Travis Scott × Air Jordan 1 High (后简称“闪电倒钩”)鞋款在此次网传倒钩价格69999元为某卖家个人所设置出价,且该价格下并无买家成交,平台已经做出下架处理。

  9月27日,笔者到得物APP查看时发现,“闪电倒钩”鞋款已被下架处于无法购买的状态,但在下架前的购买记录中显示,溢价已经到了两万元左右,相比于发售价的1599元溢价已达十倍之多。

  事实上,得物在售的球鞋中“闪电倒钩”的溢价尚且不是最夸张的那个,售价在五万左右的迪奥联名款AJ1,售价接近十万的Nike Air Yeezy 2,把这些球鞋的发售价格与溢价与相比,这个世界似乎变得有些光怪陆离,球鞋的溢价究竟是怎么产生的?

  天价球鞋的诞生其实只是品牌的饥饿营销,对品牌方而言,所谓限量不过只是认为制造的稀有,品牌后续会通过复刻、合作、换配色等方式继续生产,对于品牌而言材料充足产能具备的情况下,停产等于自断财路,停产不过是增加商品稀有性的一种手段罢了。归根结底,天价球鞋的稀有,只是人为制造的一场营销活动而已,信则有不信则无。

  回到所谓的“鞋圈”(sneaker)来看,对于这一圈层的人们来讲,球鞋的价值是与它背后的故事和设计,或者球鞋对于自身的意义相关,而围绕引起多数人共鸣的故事所打造的鞋款自然不愁销量,代表鞋款如Nike旗下的JORDAN系列,也就是现在火出圈的AJ系列。

  在得物此次的天价球鞋负面新闻中提到的“闪电倒钩”,正是基于AJ1鞋款作为蓝本所打造。AJ1作为Nike与传奇球星乔丹合作的代表鞋款,依靠多年的营销本就积累了的大量的拥趸者,而“闪电倒钩”联名合作的另外两方也是来头不小,或者说是自带流量。

  fragment design × Travis Scott × Air Jordan 1 High 中的 fragment design 是日本潮流教父藤原浩创办的公司,其品牌标志性的双闪电Logo几乎是潮流的象征,藤原浩错综复杂的人际圈资源代表了他对亚洲潮流文化的影响,“闪电一盖,点石成金”的调侃则是藤原浩“含金量”的证明。

  而三方联名中的 Travis Scott 则是时下风头正盛的hiphop音乐人,鞋圈那句广为流传的“钩子一反,倾家荡产”正是出自这名音乐人与Nike的合作鞋款,你也许没有听过他的音乐,但你对“倒钩”的设计或许有所耳闻,在近年来发售的鞋款中“倒钩”的溢价名列前茅,Travis Scott凭借说唱音乐人的身份,在这个“说唱≈潮流”的氛围中,他的吸金能力与带货能力十分能打。

  重新回到本质来看“闪电倒钩”离谱的天价,其实69999块的售价不过是一个个社交符号的叠加,当AJ1遇到潮流教父再加上说唱文化,“sneaker+潮流+说唱”就成了炒鞋客的财富密码,而高达两万的溢价,注定了这是一个离普通消费者比较遥远的商品,喧闹的市场声音中,更多人关注的是它离谱的溢价,“闪电倒钩”成为了代表货币的符号,球鞋文化则被抛到九霄云外,而在这种本末倒置的现象中,得物又扮演了怎样的角色?

  得物的双重身份

  如果对电商平台进行细分,为潮流电商单独罗列出一个类型的话,与nice、有货UFO相比得物的业务规模在这一类型中是当之无愧的“一哥”。

  得物的曾用名为“毒”,其创始人杨冰的另一身份是虎扑体育的联合创始人兼总裁,虎扑论坛在国内潮流启蒙初期积累了众多垂直领域的爱好者,而“毒”APP是虎扑在2015年孵化的一个纯社区生态的产品,其核心业务在于球鞋鉴定。

  彼时,潮流球鞋在国内还属于小众文化,随着90后与00后进入消费适龄,市场供需两端出现不平衡,消费者缺少专业的球鞋购买渠道,“毒”凭借虎扑时期在球鞋垂直领域的积累,开始涉足球鞋销售业务开创了C2B2C模式,即“买家付款下单→卖家发货到毒→毒app鉴定货源→鉴定后毒发货给买家or退回卖家”。

  这种模式下参与方主要分为三个,消费者、卖家、平台,得物向买卖双方提供服务,这种模式虽然解决了球鞋无法保证真假的痛点,但对于得物这种以C2B2C商业模式为主的平台而言,退换货问题以及商品真假难以界定的问题成为了得物的痛点所在,在新浪黑猫投诉平台上关于得物的投诉量高达101477条,得物既当裁判又当运动员的双重身份引起了消费者的不满。

  在黑猫平台关于得物的投诉中有条显示,一位消费者在得物购买的球鞋收到货后发现有氧化和瑕疵的产品问题,消费者认为得物没有履行平台“先鉴定后发货、多重查验、假一赔三、发现微小瑕疵问题提前跟客户一对一沟通”的宣传。

  得物在商品的检验过程中或许因为工作的疏忽而“意外忽略”了氧化和污渍的瑕疵问题,但在消费者与客服的沟通中,得物app客服平台做出的回应是询问消费者是否愿意自己留用,客服可以赠送一张50元无门槛券,消费者不同意后客服表示可以做“特殊申请”把50元优惠券换做同等价值现金进行补偿,而消费者购买的这双球鞋价格为5726.92元人民币。这种循序渐进退而求其次的处理方式似乎激怒了消费者,经过几番交流之后该投诉以优惠券补偿的形式不了了之。

  除了与买家端产生纠纷之外,得物在卖家端似乎也不落好。黑猫平台一条关于得物的集体投诉中投诉者提到:“同样的衣服得物app一开始只给企业卖家售卖,个人卖家寄过区永远都是无法鉴别,导致个人卖家只能通过其他渠道低价出售,然后被企业卖家低价吸入高价卖出。大家同一个商家购买的衣服,一部分能过鉴定一部分不能。”

  事件中另一位消费者陈述提到,从 stcok x 官网购入的正品衣服在转售过程中,被得物APP提示“无法鉴别”后直接关闭了交易订单。

  stcok x 是美国的互联网球鞋交易平台世界知名的球鞋交易网站,市场估值已达38亿美元规模。为何在 stcok x 购入的正品衣物在得物APP却是无法鉴定?为何同一批商品有些可以鉴定通过有些不可以?

  投诉中提到的衣物品牌为FOG的支线essentials,由于essentials品牌的衣物设计比较简单常规,仿制难度也相对较低,是假货泛滥的重灾区,正如那个“全员essentials”的调侃一样,这个售价千元的品牌假货已经泛滥成灾,印着essentials字母的短袖已经肆虐了整个夏天。

  而黑猫投诉中提到的“同样的衣服得物app一开始只给企业卖家售卖,个人卖家寄过区永远都是无法鉴别”的问题,笔者调查后了解到,由于essentials品牌防止难度较低导致假货泛滥,得物或许考虑到商品正品的保障,故而将个别款式的售卖权只对商家开放,不对个人商家开放,以此减少假货的流入,避免与买家产生纠纷。

  得物的初心或许是好的,但如果投诉属实的话,得物一刀切的“懒政”或许保障了买家消费者的个人权益,那另一方面岂不是对个人卖家的权益造成了损害。暂且不谈炒货者们赚取差价的逐利行为,只看得物的鉴定服务,一个个被有意或“无意”驳回的“无法鉴定”令人心生疑惑,得物的鉴定难道不止分辨真假,也能筛选卖家?

  得物在鉴定环节为自己赋予“权利”的行为,也许会造成得物的公信力形象岌岌可危。

  结语:

  回到监管层面来看, Stock X 可以把球鞋玩成股票市场,那么中国人民银行上海分行下发的《警惕“炒鞋”热潮 防范金融风险》简报中提到的:“炒鞋”行业背后可能存在的非法集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金融诈骗、非法传销等涉众型经济金融违法问题。得物的估值增长天花板也许是一个随政策变化的动态结构?


资鲸网APP
扫描左侧二维码下载,更多精彩内容随你看。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
马上查看详情
董秘研修班
整合百位上市公司董秘导师,10年培养 5000+ 董秘实操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