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一晚间海外市场大幅波动,风险资产大幅下跌,美债10年跌破1.2%。导致这个变化的还是因为海外疫情再度爆发,叠加一些地缘政治的问题。
对于疫情问题,我们认为不可小视这个问题。实际上,上周下半周海外市场疫情就再度反弹,全球似乎已经进入第三波反弹阶段。包括英国,美国和亚洲一些国家,疫情都出现明显的反弹。但目前很多国家似乎已经放弃抵抗,就当疫情是感冒,要解除封锁,重启经济。
问题是,新冠疫情真的只是感冒吗?如果得了感冒是可以不用治疗,就可以自然治愈的;感冒的传染性也不高;感冒没有后遗症。但是新冠疫情显然不是这样。
为什么海外这些国家要重启经济?还是国外那些政府在防控疫情和保持经济之间选择了后者,毕竟如果不重启经济,虽然不会得病,但可能饿死。我们无意去评价这种选择的对错,这其中涉及到价值观,对自由理解等多个方面的差异。我们只是担心,现在为了经济而解除管控,未来会不会因为疫情再度恶化又加强管控,这样反反复复的,最终对经济的冲击反而更多。换个思维,加强管控,让疫情彻底控制后,再去重启经济,虽然短期经济下滑可能比较严重,但是从中期看,也许代价是最低的。其实很多事情都是这样,你越是不想短痛,就可能面临长痛。所以,长痛不如短痛,还是有一定的道理。
不管政府怎么选择,今天海外市场的风险资产的暴跌,充分说明,金融市场对疫情还是非常担心的。顺着这个逻辑走下去,后期伴随着全球第三波疫情的开始,海外风险偏好回落,美债利率下行。那么延伸到对我们国内的影响:
(1)疫情输入的压力很大。如果国外都不管不顾,重启经济活动,人员流动一定会更频繁,意味着我们面临较大的输入疫情的压力。
(2)海外经济下行压力,也会拖累我们的经济。此前,海外疫情严重,他们封锁经济,我们产业链对他们替代,出口好。但是这一次是海外经济重启,疫情再严重,他们也要重启,所以一方面海外总需求会因为疫情严重而下滑,出口也会因为他们重启经济而回落。一旦未来出口不行了,支撑中国经济的一个重要因素也就消失了,所以央行全面降准还是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必要性。
此外,周一一级市场也有变化,有省份地方债发行更“市场化”。如果随后有更多的省份选择地方债“市场化发行”,会发生什么?
(1)首先,目前所谓的市场化发行,就是压低地方债和国债利差。这说明地方债的供需是利于地方债的,也就是供给太少了。如果供给多,很多地方的地方债也不太敢压低利差。从这个角度而言,市场化发行是有客观环境做保证的。
(2)其次,如果地方债和国债利差缩小,从性价比上看,地方债不如国债了。考虑到地方债依然有20%的风险权重,地方债和国债至少要20bp利差,现在把地方债和国债利差压低,则更体现出国债的性价比更高。这样以来,可能会变相导致国债利率下降。
(3)从情绪上看,市场会担心后面地方债都市场化发行,导致地方债收益率比现在更低,而现在欠配机构也很多,这样以来,会加快欠配机构的入场速度。
当然,不管是海外的情况,还是国内的情况,其实都说明了一个问题:疫情还没有真正的过去,经济未来的压力也客观存在。应对这些压力,需要央行持续保持宽松。美债利率已经从1.9回到1.2,打回了原形,我们的国债利率还会远吗?
回顾今年的债券市场,从前期的平淡到最近的逐渐热闹,似乎变化的有点快,很多机构对此不是很习惯甚至是不理解,也没有做好准备导致现在欠配压力很大。但从另外的角度看,即使没有疫情的影响,似乎全球经济也已经不是很乐观:庞大的债务压力,看得见的人口红利的消失趋势,还有全球化的逆流等等。所以全球短期内,看似面临较大的通胀压力,但长期看,通缩才是最终的结果。
所以,影响债券市场走势的各种因素中,偶然中有必然,必然中也存在偶然,如何应对可能才是关键。我们建议还是抓住必然的趋势,忽略偶然的因素。目前坚定持有债券,不去折腾,不去择时,或许具有更现实的意义。
更多内容欢迎关注微信公众号:屈庆债券论坛
法律声明
本文章仅供江海证券有限公司客户使用,接收人不会因为收到文章而被视为江海证券有限公司客户。
本文章信息均来源于公开资料,对这些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不作任何保证。本文章所载的资料、意见及推测仅反映发布文章当日的判断。在不同时期,可发出与本文章所载资料、意见及推测不一致的文章,在知晓范围内履行披露义务。
文章中的内容和意见仅供参考,并不构成对所述证券买卖的出价或询价。本文章所载信息均为个人观点,并不构成对所涉及证券的个人投资建议,也未考虑到个别客户特殊的投资目标、财务状况或需求。客户应考虑本文章中的任何意见或建议是否符合其特定状况。本文章中提及的投资价格和价值以及这些投资带来的预期收入可能会波动。
此外,本文章并非证券研究报告。